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总以为自己是懂乒乓球的,所以在年轻人面前,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卖弄:例如说出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名字,读出一个他们不知道的故事之类,就算是向乒乓球 的前辈们请教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似的问题,也带着几分卖弄的成分——所有的记者都会有这种潜意思和潜台词——看我提出的问题多专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在世界称雄最早,夺魁最多,保持优势最久,引发影响最大,常令同胞扬眉振奋,足使友邦借鉴推崇的是哪一个项目?是乒乓球,是起源于西方花开于神州的乒乓球。乒乓球在中国,不仅是竞技项目、健身手段,她还孕育了许多饱含着先进文化色彩的警句、格言和故事。这些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内核的累累成果,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被经久传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永远一分为二”,“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输球不输人”,“甘当铺路石”,“集百家之长,…  相似文献   

3.
排球故事     
我是一个喜爱运动的人,尤其喜爱那些一网之隔的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自然还有排球,都极喜欢,且水平不俗。可以证明“水平不俗”的具体事例:乒乓球得过一个炮兵团的冠军,这虽是二十多年前的战绩,近况却也不坏,在今年春节举行的中国作协机关乒乓球比赛中,我力战群雄,再次获得了男单冠军,现在奖杯赫然放在我的办公室,能证明我二十年前战果不虚。乒乓球水平,仅只是“县团级”,感觉再好也不行,相反倒是另外两项:羽毛球与排球,都充当过一个步兵师的代表队成员——“地师级”水平,还过得去。二十年前一个步兵师,且是驻扎在…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9,(2):60-61
很多球迷可能都看过《乒乓长盛考》这本书,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我在乒超联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真正让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基础是什么?其实就是基层乒乓球的热情。毛主席那时候讲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觉得是一个根本,所以我感觉国球从原来单一倡导的“为国争光”,到现在进入“为健康服务”的阶段,带给大家的益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王林昊 《乒乓世界》2007,(10):I0018-I0018
我.王林昊,一个健康快乐的阳光男孩,北京市66中初二1班的一名特长生。特长:乒乓球;星级:三星半。暑假本来想痛快地回家“乐”一阵子,却被一帮来自荷兰的乒乓球队员给“打劫”了,因为我能说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能当一个“半导体”式的翻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志文 《乒乓世界》2005,(5):117-117
我是一名业余怪球手,人称“刁无锡”,从12岁开始打乒乓球.迄今已有69个年头了,曾代表过山东邮电系统、山东省直机关等参加过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及国际乒乓球“元老杯”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由于长期在写字台前弯着腰工作,我患了职业颈椎病,晚年加重成了颈椎粘连.造成供血困难,为防止意外,遵照医嘱,我只能告别酷爱一辈子的乒乓球。2004年山东省“寿星杯”乒乓球比赛是我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许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晓晏 《乒乓世界》2000,(2):37-37
历时一年的“乐吉高手”《我爱乒乓球》有奖征文活动日前揭晓获奖名单,参加评选工作的邱钟惠董事长,在审阅了大量题材丰富、故事生动感人的征文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与记者作了如下谈话.并希望将她的感想告诉广大的乒乓球爱好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8.
龙文 《乒乓世界》2002,(3):24-26
吕诗勤,网名龙文,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1990年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后,龙文喜欢上了乒乓球,1974年至1977年间参加过县、市两级的中学生和青少年乒乓球赛,算个老球迷。这组文章由作者根据多年“读球”、“侃球”和“看球”所得资料整理。八十年代初期,龙文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几位英国、捷克球友和曾经报导过乒乓球的记者,听到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故事。写作这组文章的时候,浏览了中国乒乓网、小鱼儿乒乓球网站、乒羽资讯网以及国际乒联、美国、日本和捷克等乒协的官方网站,特别拜读了美国网上登载的前乒协主席Tim Boggan教授的笔记。这里讲述的故事,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资料来源。虽然如此。文章里肯定还是有一些不准确之处。编辑部之所以连载这组文章,一是因为其中写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是作者妙笔生花。把一场场乒乓球比赛写得煞是好看热闹。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的自传《我与乒乓球》相呼应。我们把这组文章定名为——  相似文献   

9.
不等价交换     
初当球迷,滋味不好受。除了每周那几场精彩的乒乓球赛以外,手头儿连一张明星的照片也没有。拥有几张国手的照片,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本人挺倒霉的,我是属耗子的,可老师偏偏给我安排了一个外号叫“老猫”的前桌,于是,我们那“疙瘩”便成了全班的焦点。谁说猫和老鼠不能共处,我和“老猫”就有共同的爱好:乒乓球。我们还拟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邻里”关系处得不错。 可猫和耗子终归不是一条心,“老猫”最近又喜欢上了足球,据说对罗纳尔多崇拜得要死。唉,这只该死的“猫”。 那天上晚自习,老师不在。我跟同桌闲侃时无意中说起想拥有一张孔令辉照  相似文献   

10.
球迷俱乐部     
乒乓球给你一生快乐──邱钟惠谈《我爱乒乓球》征文晓晏 历时一年的 “乐吉高手”《我爱 乒乓球》有奖征文 活动日前揭晓获奖 名单,参加评选工 作的邱钟惠董事 长,在审阅了大量 题材丰富、故事生 动感人的征文后, 抑制不住内心的兴 奋和激动,与记者 作了如下谈话,并 希望将她的感想告诉广大的乒乓球爱好者和读者—— 与《乒乓世界》共同举办这次征文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给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项活动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征文来自全国各地,作者上至耄耋老人,下有7岁幼童,尽管年龄层次不同,职业…  相似文献   

11.
刘喆 《乒乓世界》2008,(11):154-155
“以精神博取尊重,以凝聚赢得荣光。”走进沈阳市赫赫有名的八一乒乓球俱乐部,就会欣赏到俱乐部总经理谭晓兵的这幅书法作品。当人们夸奖书法的苍劲有力时,更会因其由来而了解到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和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精神的团队,并因此发出了由衷的惊奇与赞叹。这句话所表达的核心正是在沈阳甚至辽宁业余乒乓球界掀起巨浪的“包子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生有你     
阵川 《乒乓世界》2005,(4):108-108
我对乒乓球的爱好始于小学。虽然那时学校的设施十分简陋,用水泥制成的球台大都缺一个角,网也是由砖头拼起来的,但是丝毫没有降低我对乒乓球的狂热程度。即便是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我也跑到球桌去疯狂一阵。放学后我们几个乒乓剑客常常“留学”球台。  相似文献   

13.
竞赛与观赏     
《乒乓世界》开辟了“我说改革”专栏,很好,为广大乒乓球迷提供了发表自己见解的园地。我是一个有五十年球龄的老乒乓球迷,至今仍坚持乒乓球运动,受益匪浅,并有两项与乒乓球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对乒乓球的一往情深是难以言表的,所以对乒乓球运动的改革也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杨波 《乒乓世界》2008,(10):156-156
“我的奥运故事”开始征集以来,收到了不少球友的来稿,大家尽情讲述自己的奥运情结,或者自己与奥运乒乓的不解之缘。随着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结束,北京奥运立即成了大家讲得最多的话题。本期我们从中选择了几篇优秀之作,以后还会不定期地选登球友们的激情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底举行的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年庆祝活动期间.叶佩琼与儿子李隼,女儿李隽都受到了表彰,妈妈和女儿获“贡献奖”,儿子获“特殊贡献奖”。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史上.这是第一家.在中国乒乓球界.这也是唯一的一家。于是.我们请出了这一家人。唯一与乒乓球不沾边的体操爸爸李世铭率先提笔.完成了“我们的乒乓之家”系列中的“上篇”,妈妈叶佩琼的《中篇——我和我的乒乓儿女》以及儿子李隼的《下篇——我有一个理想的境界》,将在下期刊登。而关于女儿李隽.读者可以在2004年第3期杂志中找到本刊驻日记者石小娟的精彩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夕平 《乒乓世界》2005,(9):114-114
光阴荏苒,20多年一晃而过,我已成家立业,育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但乒乓球一直与我如影随形,打乒乓球是我业余时间的最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凭着小时候学的一点“左推右攻”技术,我在工作单位和系统举办的业余乒乓球赛上,每每进入决赛。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9,(4):150-151
“我是如何喜欢上乒乓球的?”也许当我们读起这个话题之前,那段记忆尘封已久,拨开记忆上的尘土,让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动重新鲜活起来,遥想当年我们爱上它的那一刻,一切清晰可见,一切顺利成长,只是在激动的同时,我们学会心怀感激。现在就让我们轻轻诉说,那些我与乒乓不得不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感情乒乓     
韩方杰 《乒乓世界》2005,(4):108-109
乒乓球真是一种“感悟”的游戏,这是我二十年前初次接触乒乓球时的第一感觉,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对此深信不疑,就是这一触,便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9.
夏娃 《乒乓世界》2004,(9):22-29
雅典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心理问题”,我是早大家几天听到的,在8月8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批成员奔赴雅典战场的包机上。  相似文献   

20.
梦想不老     
王怡薇 《乒乓世界》2013,(4):155-155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乒乓球记者们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按照惯例,除了奥运年后会议、世乒赛会议提前至3月,在每年5月举行的世乒赛之前国乒还会举行激烈的直通赛,决出参赛名额。我第一次跑直通赛是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前在宁波,那一次,王励勤和马琳为争夺一个世乒赛参赛资格上演“生死PK”。最终,马琳险胜争得名额,而王励勤自那次落选后逐渐淡出主力层,曾经长达1O年的“马王对决”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