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台湾检测出饮料等多种食品用DEHP等塑化剂代替起云剂。塑化剂是一种高分子增塑剂,广泛使用在塑料制品中,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塑化剂。但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加入食品中,如果在人体中含量过高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最近很多朋友问:台湾食品中查出来塑化剂,大陆食品会一点没有吗?哪些食品中塑化剂的风险最大?哪些食品比较安心?  相似文献   

3.
最近很多朋友问:台湾食品中查出来塑化剂,大陆食品会一点没有吗?哪些食品中塑化剂的风险最大?哪些食品比较安心?在"塑化剂"(DEHP)把台湾食品业折腾个底朝天的同时,大陆质监部门的专家们也正在加班加点地测试筛查,查出了几家企  相似文献   

4.
近年各地中考以社会热点新闻为背景试题逐渐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社会热点、高科技、生活背景知识,设计试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现拾取几例热点新闻,以飨读者.一、骇人听闻的食品"添加剂"【社会背景】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2011年5月,台湾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报道说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等。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  相似文献   

5.
<正>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由于用于食品塑料材料中的塑化剂与塑料分子的连  相似文献   

6.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和“染色馒头”,到前不久的塑化剂风波,屡屡发生的食品添加剂问题导致了“食品危机”,很多人害怕得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了。放眼望去,很多食品中都有添加剂,貌似它们都不能吃了……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塑化剂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人对塑化剂的认识可谓是一波三折国人最初开始关注塑化制是在2011年的台湾塑化剂(起云剂)事件发生后当时,台湾有不法商家非法地将塑化剂冒充乳化剂,  相似文献   

8.
常见塑化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塑化剂的种类、性质、污染来源、对生物体的危害性、检测方法以及预防塑化剂污染的相关措施.了解塑化剂的相关知识,对防治塑化剂污染、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秋成 《化学教与学》2011,(12):90-91,89
以2011年出现的非法食品添加剂"塑化剂"的制备为载体,探讨了此类热点素材试题编制的背景,分析了其意义和作用,以帮助学生形成用学科观点解决问题,从学科视角关注社会,从学科和社会两方面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酒中"塑化剂"问题尚未彻底搞清。又有人爆料"酱油醋里‘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打回来的酱油,买回家的醋,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否"有毒"?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塑化剂超标400倍",可信吗?"昨天才知道‘塑化剂’原来离我们这么近,现在知道的是白酒(含‘塑化剂’),而我们天天需要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新浪微博认证的"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学科技》2011,(8):32-33
当三聚氯胺与大头娃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当“人造酱油”,西瓜“膨大剂”风波渐散时,台湾饮料中的塑化剂又将食品安全摆在了人们的眼前。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塑化剂?饮料中为何要添加塑化剂?它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现在就让被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12.
塑化剂风波     
《数学教学通讯》2013,(5):12-13
素材观察SUCAI GUANCHA塑化剂为何物?塑化剂,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将材料液化的添加剂.然而塑化剂比三聚氢胺的毒性大得多,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如果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性征不明显,也可能导致肝癌.看到此类解释,民众又禁不住打了个寒噤.关于国内的食品安全,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之前的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花椒、瘦肉精等,到现在的白酒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底6月初,各新闻媒体使用频率较多的一个词汇,便是“塑化剂”。台湾“塑化剂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塑化剂风波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类包装材料的安全,本文针对市场常见的几种塑料餐盒进行模拟溶媒溶出试验,以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标准为依据,分析塑料餐盒中有毒有害成分的迁移情况,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取明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并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加热溶解,并用正己烷提取法,优化加入溶解水量、盐度、提取时间等影响回收率的因素.结果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10%以内,方法检出限为0.004~0.36 mg/kg.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监测明胶中邻苯二甲酸酯,为监测食品中原材料提供了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7日,数亿中国人或许是第一次听到"塑化剂"这个词,来自宝岛台湾的饮料相关企业顿时陷入了来自海峡两岸共同的唾弃中。人们很快有些遗忘,毕竟化学名词既难于理解又没有营养。但中国食品业似乎总是会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在"台湾塑化剂"事件过去整整一年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却又合乎情理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又重新"燃"起了这个化学名词。此次事件暴发以来,公众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到底还有哪些食  相似文献   

17.
突然之间,“起云剂”和“塑化剂”这两个很有台湾特色的名词家喻户晓,以至于许多人又惊呼“还有什么东西能吃?”其实,起云剂和塑化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个事件中起云剂纯属是被不法厂家牵连。事情的本质,确实跟三聚氰胺很相似。  相似文献   

18.
台湾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波及两岸三地,迄今为止已经波及饮料、方便面,牵连玩具、指甲油、塑料制品。对于无处不在的塑化剂,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如何才能减少此类物质的摄入呢?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行动,以降低孩子的身体被毒物侵袭的几率。支持无添加,多吃"真"食物  相似文献   

19.
刘贞 《大学生》2012,(Z3):20-21
节能环保产业包括的范围极广,从产业链横向领域来看,包括工业、建筑、交通、民用等诸多领域,环保业则包括水、气、声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等领域。故与节能环保相对口的专业也很宽泛,理论上讲,与所有与水、气、声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相关的专业都可以算与节能环保对口。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也许在很多人听来有些耳生,但大家一定对一个名词不陌生——塑化剂。2011年5月一场源自台湾的塑化剂风波现在提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当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事件被曝光,令大家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偏见,更让化学这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几乎成了“有毒”和“有害”的代名词,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误解、冷淡与隔膜也越来越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食品添加剂领域信息不透明,食品行业对消费者的态度不坦诚外,化学教学中仅仅突出学科知识的传授,单纯地通过知识点的反复练习、讲解及题海战术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分数,不重视学生生活实际、化学史等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造成化学学科育人功能的缺失,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通过化学课程,感悟科学推动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优良品德,提升科学素养,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应是现代化学教学的主旋律。为了使更多读者认清化学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了解育人的方法,本期特别推出陈德红老师通过多途径开展化学教学,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