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启山 《收藏》2008,(8):60-65
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财产和生命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当地博物馆和收藏家带来了很大损失。日本是世界有名的地震火国,同时也保存有大量的国宝和重要文物,征过去的岁月里,这些文物因地震几度遭到破坏,特别是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造成死亡6400余人、伤4万余人,倒塌房屋10万余栋、半坏13万栋,经济损失巨火。博物馆的建筑虽然没有倒塌,但有些文物库房损坏严重,文物架和陈列柜翻倒,一些文物自身翻例或落下摔碎等,损失惨重。当时,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我国邮票发行部门曾连续发行了五组"伟大的祖国"特种邮票,这也是新中国首次尝试发行系列邮票。其中第五组"古代文物"邮票从筹印到正式发行历时将近三年,期间邮票图案上文物的取舍几次更换。究其原因,有因文物本身价值或代表性不足而被舍弃的,也有因当时所处的历史或社会原因而未能登台亮相的。其中"达摩像·明代陶瓷"就因其"特殊身份"而未能入选方寸之地。  相似文献   

3.
高功 《收藏界》2012,(12):24-32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离了"人文的精神家园"。出席本届大会的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品味和操守,值得我们每一个收藏人借鉴和效仿;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刊除对本届论坛全面报道外,将分期刊登《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大会演讲录》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3,(7):135-136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上海博物馆承办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成果推广培训班日前在上海举行。据“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显示”,我国拥有博物馆藏品3018万件(套),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有230多万件为重度以上腐蚀。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环境。  相似文献   

5.
赵超 《收藏》2014,(1):82-95
我国许多古代寺庙中都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旅游圣地,同时又是文物保管场所。本刊一直想提醒读者关注我们身边或旅行路上那些珍藏在寺庙、道观中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文物,机缘巧遇,我们有幸结识了西安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上师、李惠文居士,并辗转联系到西藏博物馆的藏传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吉如·巴桑罗布,并由此对广仁寺内所藏文物及藏传佛教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整整三天,我与一位世纪老人朝夕相处,沉浸在强烈的震撼和悠远的沉思中,以至于无法驾驭思想和文字。这是一位在1990年就已经作古的老人,他走过了漫长的94年。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壮丽篇章,寻找、保存并复制着中华古代艺术文物,直到把自己也活成了国宝级的"文  相似文献   

7.
周晓陆 《收藏》2013,(13):172-174
一、文物与价值文物是人类社会的遗物和遗迹。"人类"包括个体人类,更重要的是指人类社会群体,现在完全游离于社会以外的人已经没有了。文物不是人类社会以外的纯粹的自然物,动植物、矿石标本、陨石都不是文物。人类的遗产一般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物是物质化的遗产。纯粹的精神文化遗产不是文物,精神文化遗产可以附丽于文物之上,任何时代的文物都直接、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精神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买靳 《收藏》2023,(2):118-120
<正>引言文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保留到当下已是不容易,如若在实际管理当中不注重保护,进而导致文物损坏,将会影响到研究人员对过往文明的研究,妨碍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在当下不仅要做好文物的实时保护工作,还要有预防性保护意识,提前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让文物更好地保存以及传承。因此,在预防性保护视角下做好博物馆文物管理探究有着重要意义,能有效提升文物保护效果,还能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科学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我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从1982年2月开始,国家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除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以外,大量的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迄今为止,国务院已将114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9,(2)
正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艺拍指数"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指导,专业致力于全球文物艺术品大数据研究的科技公司易拍全球独家研发,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揭示文物艺术品真实的市场价值,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权威参考。首期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门户网站发布的数据内容包括"艺拍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总量、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区域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分布、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1.
崔伊刚 《收藏》2023,(8):107-109
<正>目前我国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已经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其中宋代及唐代青铜器数量最大,种类最为丰富,这也是我国青铜器馆藏的一大特色。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由于受到限制,因此很多青铜器文物在出土之后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出现多种类型病害,严重影响着青铜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因此必须要对青铜器文物实施良好保护并找出可行的修复措施。本文主要对我国青铜器文物保护及修复的全国媒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起来 《收藏界》2012,(5):85-90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多达23万余件,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是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的旧藏,流传有序,保存完好,多为精品。例如清末翰林许承尧收藏的古宁画多为一级文物,何的成为海内孤品。  相似文献   

13.
林华 《收藏》2014,(10):111-113
2013年12月21日,上海藏家刘益谦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购得的苏轼《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伪作。这一新闻也让碑帖拓片收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碑帖拓片俗称"黑老虎",一股是指金石文物用墨(或别的颜色)拓印在纸上,揭取后不经装裱的片子。装裱过的,称为拓本。拓片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2,(11):6
文物鉴定需改革自从我中心将"元青花百分制判定方法"这一试卷面向全国推出之后,文物收藏家、投资商纷纷来电提出这一试题真的难以解答。要解答这一试题其实也并不难,但绝对不是之前我讲述过的CCTV1"寻宝栏目"丘老师以及北京卫视王刚老师他们砸宝鉴定那么简单,不信我们来听听广西电视台马先生在鉴定"山形水注"这一图片实物  相似文献   

15.
这款宋代珍贵文物吉州窑酱褐釉印花枕珍藏于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此枕曾于2007年12月在广东顺德博物馆开展的"浔阳遗珍.传世瑰宝—九江市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上展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有着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相似文献   

16.
林华 《收藏》2014,(19):111-113
2013年12月21日,上海藏家刘益谦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购得的苏轼《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伪作。这一新闻也让碑帖拓片收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碑帖拓片俗称“黑老虎”,一股是指金石文物用墨(或别的颜色)拓印在纸上,揭取后不经装裱的片子。装裱过的,称为拓本。拓片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现已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1,(5):82-82
中国,泱泱文物大国,有着不可估算的传世和地下埋藏的文物。收藏、品鉴、研究文物,其尚远矣。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对地下文物的发掘,已建立了专门考古学,而对传世文物的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在高等学府中,依然没有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15,(2):13-16
2014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破坏文物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其中有不少破坏事件被网友称之为"奇葩"事件:2014年3月12日,陕西洛南一座明代城隍庙"凭空消失";2014年7月,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南门瓮城城墙因加装电梯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民众纷纷提出质疑;2014年8月4日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2,(20):21-23
9月25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举办"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发布活动",首批44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名单揭晓。中拍协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共同撰写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标准化状况报告》也同期发布。"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自1992年恢复发展以来,首次针对文物艺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3)
正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交流与互鉴——陕西文物对外交流50年展,于2015年12月31日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展出。本次展览主要由"华章""交流""互鉴"及"追忆"四大板块组成,分别对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陕西利用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优势赴世界各地展出情况、引进国外高水平展览及陕西与国外文物科技保护交流合作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