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姚皎华 《收藏界》2010,(4):83-83
对于海内外资深紫砂收藏家而言,“大亨壶”绝对可谓梦寐以求的倾心尤物。笔者从事紫砂收藏恒有年矣,寓目经手之壶数以千计,唯“大亨壶”缘悭一面。  相似文献   

2.
沙伟 《收藏》2014,(3):130-133
顾景舟是现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用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地对华夏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夏汶  中健 《收藏》2009,(9):186-186
“一两紫砂十两金”“大师紫砂壶”选用最好的泥料制作,珍贵无比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宜兴才有紫砂泥。自古纯正的紫砂泥就被誉为“一两紫砂十两金”,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目前紫砂泥存世量已经不多,越用越少,越来越珍贵!从2007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止了对紫砂泥的开采。纯正的宜兴紫砂泥本身就是值得传世的珍宝。吕氏阴阳太极“大师紫砂壶”采用的紫砂泥是大师家藏的纯正紫砂泥,陈腐长达30年,堪称紫砂界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4.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6,(11):105-105
在紫砂器中,有一种特别的品种——肖形果品,这是用紫砂制成的各种蔬果形陈设、赏玩器,即所谓清供果子,多为紫砂艺人的消闲之作。这种紫砂的仿生作品、是用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塑造而成,巧用紫砂的质地和色泽塑造成瓜果、蔬菜,不仅模仿其形象,而且模仿其颜色,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5.
玉溪陶艺     
《收藏》2007,(7):208-208
宜兴玉溪陶艺有限公司是在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顾惠君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玉溪陶艺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集紫砂、奇石、书画研究、交流及培训、创作、设计、制作为一体,是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经营工艺美术品的企业。尤其是在紫砂陶艺界,以拥有宜兴紫砂名人名作,师资实力雄厚,作品标新立异、神丰韵足著称。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17):189
顾惠君简历: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的嫡系传人,从事紫砂艺术40余年,集紫砂壶艺、陶艺、微雕、书画于一身。曾长期与顾景舟等紫砂大师共事于宜兴紫砂一厂紫砂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作品"神韵福寿壶"、紫砂微塑"蟋蟀盆"、紫砂陶艺树皮"生命之源"3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收藏。2004年"金玉满堂壶"被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2005年作品"包拯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199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顾惠君陶艺精品展",作品"金石齐寿壶"被该馆收藏。其紫砂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2008年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监制了建校90周年纪念壶90把。2009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紫砂作品展,是目前唯一在联合国举办过作品展的紫砂艺术家。公元2012年6月16日到6月29日,中国航天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对于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仁轩     
《收藏》2007,(1):205-205
周行春 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青年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受师谭泉海的引导,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8.
李芳忠 《收藏界》2010,(7):73-74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如今,喜欢收藏的人是越来越多,而收藏紫砂壶者更是与日俱增。宜兴紫砂,世界名陶。紫砂,集中华陶文化、茶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为一体,具有泡茶不走味、把玩可陶冶情操的品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收藏。  相似文献   

9.
尹青兰 《收藏界》2014,(9):51-54
自晚清开始,由于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终于影响到了紫砂行业,紫砂壶开始了它的高度商品化之路。这一时期,自营的小作坊和各地的紫砂商号如雨后春笋般迅捷地发展起来。当时主宰宜兴紫砂生产的已非当年的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而是在各地,主要是上海的一群工商实业家。他们所定制的壶上开始印有店号商标,紫砂产品上既有“注册商标”,又有制作者的名字。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开设陶器商号销售紫砂器。这些商号的基本营销模式是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他们的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从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晚清民初的这种新状况是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兴盛以来近四百年所未曾有,可以说是紫砂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改之 《收藏》2012,(9):123-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除了壶体自身的紫砂装饰外,另有几项技术,于外在对古朴、淡雅的紫砂器进行装饰。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3):195-195
周行春,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专业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尤擅长紫砂茗壶的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8):5
紫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五类。为历代文人雅士宝爱。今之紫砂壶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细货"既可用于饮茶,又可把玩,工艺美术大师所制之壶,更是收藏佳品,升值潜力甚大。当代紫砂大师所制之壶,拍场成交价几破千万元大关。本专题从对历代紫砂大师、历代紫砂名壶的介绍及对当代紫砂市场是的分析等多方面入手,为您多角度地诠释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虽弓 《收藏》2014,(2):136-137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有一僧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这种泥土便是今天的紫砂。紫砂。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又称宜兴紫砂。因为紫砂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质,用其所做的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3,(5):10-11
吴亚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名人生于一九四零年,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一九五八年从师顾景舟大师,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真传,从艺五十多年来,坚持以传统筑基,执着于继承与创新并重之不懈求索,对紫砂之精髓独有妙语,艺道精进,日臻圆融,所制  相似文献   

15.
水洗是文房清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浣笔之器皿,故也称笔洗。水洗的使用早在宋代就极为流行,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均有烧制。与宋代名窑瓷质水洗相比,紫砂水洗的起步较晚,是一枝晚开的奇葩,产生于明代晚期。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洗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宜均灰蓝海螺洗,其次是收藏在上博的陈鸣远款紫砂栗子形水洗。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2):183-183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共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  相似文献   

17.
季英伦 《收藏》2010,(9):166-167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紫砂陶艺家、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专家评审组成员。1941年出生于宜兴高塍。1958年进入丁蜀镇紫砂工艺厂,师从壶艺大师吴云根,后又得到朱可心、顾景舟等大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魏伟 《收藏界》2013,(5):63-64
近些年,紫砂壶这种传统的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推崇、被热卖,体现了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求。但是,紫砂壶并不是紫砂艺术的全部。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现代,有相当多的紫砂艺人试图进一步开拓紫砂艺术的视野,创制了一些艺术水准与紫砂壶一样甚至更高的陈设器,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季江生 《收藏界》2010,(4):81-82
说起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紫砂茶具。其实除茶具之外.宜兴产的其他紫砂器物,如碗、碟、罐、盂、盆、洗等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12,(11):14-15
吴亚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名人生于一九四零年,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一九五八年从师顾景舟大师,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真传,从艺五十多年来,坚持以传统筑基,执着于继承与创新并重之不懈求索,对紫砂之精髓独有妙语,艺道精进,日臻圆融;所制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多件作品在省、市、全国及海外展评中获得大奖,被收入10多部大型辞书,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