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并利用读对聚焦人物眼光的高度认同,形成全跌宕起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还运用对情节的“解构”、“错时”、“阐释空缺”等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主题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的突破,也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2.
郑荣 《文教资料》2008,(28):177-178
格非是一个具有个人写作特点的小说家,其小说<人面桃花>中故事情节的有意空缺、重复叙述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3.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对超越、轮回等生命现象的描写实际蕴含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和文学困境,先锋作家格非以"记忆"为媒,走上了形式冒险的道路。《褐色鸟群》作为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其独特的先锋姿态集中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上:一方面,格非大胆地对传统的叙事技巧进行一系列否定性的变革,搭建起玄奥的叙事迷宫;另一方面,小说在内容上表现了对人孤独、不在的这种被否定的现实生存经验的关照。从叙事迷宫的搭建到对人生存记忆的书写,格非较为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对特定时期人、历史和存在等的先锋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小说开始了新的叙事革命——对传统叙事语言进行颠覆和消解。通过对余华和格非的作品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将先锋小说作家改变叙事模式的尝试概括为三大方面:将叙事的时间和感觉开放化;消解语言能指和所指的界限,实现l临界叙述;在文本中设置空缺和重复,对“存在”提出本源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本文通过对余华、格非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空缺与重复等。  相似文献   

7.
格非的作品《人面桃花》跟以前他所写的小说的风格大不一样,在这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于生命的缺憾,一种无从感知却又实实在在的空虚,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叙事空缺,同时,表现手法的模拟观照超越了历史成为了某种寓言。  相似文献   

8.
格非小说的空缺具有叙事和主题两个层面的功效,使其小说既具有极强的形式策略的含义,又具有隐喻主题的作用。后者决定前者,是作者自身的生存体验的内外表征。  相似文献   

9.
叙事空缺往往被视为先锋派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但事实上一些非先锋派作家也常使用空缺艺术,池莉便是一例。池莉创作丰富,叙事手法多样,叙事空缺作为其中一种涉及其长、中、短篇小说。池莉小说的叙事空缺可分为情节空缺和结尾空缺两种。  相似文献   

10.
格非的研创生涯似树,《废名的意义》是树上的一个枝桠。《废名的意义》兼有作家的敏悟,以及学者的理性;其中渗透了格非对小说文体审美的追求,对世纪之交中商品经济下知识分子精神理想的反思。格非从"个人与现实"的角度进入废名,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对废名小说的文体和叙事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及重审。《废名的意义》不仅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研究,对格非自身的多方重塑也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格非作为先锋小说极具代表的实力派作家,早期以先锋小说蜚声文坛,随着现实主义题材《江南三部曲》《望春风》等小说的问世而文囿四方。通览格非的小说历程和小说叙事风格,以《欲望的旗帜》为临界,比较前后期的小说,无论是表达主题、叙事风格,还是小说语言的构造,都带有明显地转向。格非以精英主义立场写作,并在后期小说创作中有意地向传统古典文学靠拢和回归。然而又不拘囿陈规,凸显出中国古典小说的现代性地表达。因此,对精英传统的回归与创新共同构成了格非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和小说肌理。  相似文献   

12.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13.
博尔赫斯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中国的作家们,催生了先锋派小说,选择格非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通过小说文本分析,发现他在接受博尔赫斯影响下,又结合本土文化的创作事实,使作品偏向现实,倚重传统,旨在呼吁装帧重于内容的书籍市场对文本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由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叙事革命”所引发的先锋小说运动 ,实际上是从形式的角度探索了现代小说的发展道路。小说形式之重要在于文学作为广义艺术之一种 ,它的形式无法与内容剥离 ,而决定一种文体的存在和发展的恰恰是它的形式而非内容。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 ,叙事乃是“小说的实际构造” ,所以 ,小说形式的革命 ,其焦点在于“叙事革命”。马原、格非和孙甘露的小说代表小说形式探索的三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16.
小说《迷舟》展现了作家格非高超的叙述技巧,它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言说方式和书写定式,显示出迷宫般的魅力。空白的合理使用、对读者的期待与满足心理的准备把握以及对叙事视角的变异,是“格非迷宫”的形成之源。  相似文献   

17.
须一瓜小说《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与格非小说《不过是垃圾》在主题表达上殊途同归。二者叙事模式相似,叙述方法不同。主题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题意旨却相同。二者通过对现代爱情神话破灭的书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格非是一个极具个人写作特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叙事特点主要是:故事情节的重复叙述与相互消解,扑朔迷离的时间与支离破碎的回忆,故事情节有意空缺,冷漠的爱情、知识分子的崩溃等,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格非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格非是一个极具个人写作特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叙事特点主要是:故事情节的重复叙述与相互消解,扑朔迷离的时间与支离破碎的回忆,故事情节有意空缺,冷漠的爱情、知识分子的崩溃等,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格非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0.
格非是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著有《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忽哨》、《青黄》、《欲望的旗帜》等许多中、长篇小说。格非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着迷宫一样的神秘色彩,格非小说的叙事是开放的,逃离客观秩序的,是自由自在地进入创作主题的内部的;而作为小说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格非小说的语言支撑着其叙事的框架,具有诗性的感觉、深刻的表现力、生活的哲理性,处处彰显着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格非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