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国民党宣传中心由广州移至武汉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武汉不仅是全国的革命中心,也成了全国的新闻宣传中心。武汉攻克前,大部分报刊在帝国主义军阀的控制下。北伐军进入武汉,一些反动、黄色的报刊慑于革命势力,纷纷自动停刊。打着中间旗号的报刊继续出版,但不时发出诋毁革命的言论。为整顿武汉地区的新闻事业,北伐军总政治部成立了新闻检查委员会,颁布了“新闻检查条例”,规定所有  相似文献   

2.
刘亚 《军事记者》2011,(7):55-58
李庄:时刻想着手中笔的分量李庄,河北徐水人。抗日战争爆发,他先后入武汉炮兵学校、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与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1921年12月,马林应国民党之邀请,在翻译张太雷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上海,先后在武汉、长沙、广州、桂林等地进行了对中国革命的实地考察。在桂林他拜访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  相似文献   

4.
周小华 《出版科学》2005,(2):77-77,76
皮明庥先生著<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武汉出版社出版),系统地阐述了晚清一代名臣张之洞督鄂时的治绩,以及他对武汉城市近代化作出的奠基性贡献,并用大量事实揭示了武汉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崛起、当时堪称一流的教育兴革和称雄江南的新军编练等与辛亥首义之间的深刻而复杂的联系,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张之洞的历史作用,认识辛亥首义在武汉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1921年12月,马林应国民党之邀请,在翻译张太雷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上海,先后在武汉、长沙、广州、桂林等地进行了对中国革命的实地考察。在桂林他拜访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三条建议:1、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工农大众;2、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的基地;3、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在此期间,国人也掀起了第二次办报高潮(第一次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高潮。它是从孙中山先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开始的,此后,革命党人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近代武汉是国内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受革命思潮影响较早,从而成为了辛亥时期与上海、岭南并立的国内三个宣传中心。而当时武汉最有声望的报纸首推《大江报》。(一)《大江报》的前奏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楚报》在汉口英租界创刊。1905年冬,《楚报》因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  相似文献   

7.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是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武汉政府成立之初,民族资产阶级一般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背叛了革命,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大多数暂时离开了革命,只有极少数以独特方式和独特身份在坚持革命。  相似文献   

8.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创办的画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武汉曾出现一种《湖北农民画报》,该画报由负责湖北省农民协会工作的陈荫林创办。陈荫林是中共党员。他不会绘画,但画报由他创意,然后由武汉道新印刷孟道佛绘画。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该画报由中共党员龚士希接编,并公开发行和扩大发行。该画刊简明而又形象,宣传农工商学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坤、贪官污吏。同年10月,湖北总工会在武汉成立,并出版了《工人画报》。该画报也受中共的领导和影响。宣传工运,并向工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以上两份画报是中共的早期画报,尤其是《湖北农民画报》为目前所知华中地区最早的画报。  相似文献   

9.
王惠 《云南档案》2015,(8):34-35
朱德经历了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可谓功勋卓著。1946年在他60寿辰时,中共中央在祝词中赞誉他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把他的革命历史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毛泽东则称他是“人民的光荣”。这样一位足可印证中国革命里程的伟大人物,他所留下的遗物也就成为了研究他不同时期思想、经历以及中国革命的珍贵资料。有幸的是,在会泽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方方写道:“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对陈国华来说,武汉于他的意义不仅仅是熟悉,更多了创造与经营,这里有他的妻儿,有他的家庭与事业,他在1996年创立的武汉华银印务历经12年,仍然延续着踏实强劲的精神,一如他本人。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中央日报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先生在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以后,又创立了黄埔军校,积极准备北伐。为了配合军政行动,在广州创办了民国日报,作为革命宣传工具。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民国日报更名为中山日报,仍在广州继续出版。当北伐军占领长沙、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之后,东南半壁河山已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这时的广州中山日报,事实上已成为地方性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罗伟 《今传媒》2005,(5):52-53
雷鸣和我是老乡。认识他时,他在武汉一家报社做打工编辑,现在他则是武汉小有名气的撰稿人。若非亲口道出,谁也不会知道他有那么复杂的人生经历,包括他曾两度失足并被劳教,为生计所迫当三轮车夫……下面就是他的自述。特殊经历,我成了金钱主宰的“奴仆”1975年12月28日,我出生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同志从五四运动开始投身于革命活动起,就从事革命的报刊工作,编辑《新社会》旬刊;不久,受聘于北京《晨报》,作为它的特派记者赴苏俄;1923年初回国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在五卅运动时,主编《热血日报》;在武汉时期,曾经为争取出版党的日报而进行过斗争。  相似文献   

15.
我曾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在贵州省做过十年的省委书记。这期间有幸每年都能见到毛主席,参加他亲自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时间多则一月,少则半月,地点除北京以外,有时在北戴河,有时在上海或成都、武汉、庐山……总之,与毛主席的接触较多。往事历历,涌上心头,非常怀念他老人家。我已过了八十岁了,如今也老了,和我同时代的人,都是在毛主席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他的革命哲学思想、理论,伟人的气质和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前些时候,贵州赤水市为纪念毛主席百岁诞辰,要我在他们办的诗刊上题诗。我不会作旧体诗,但我始终敬仰毛主席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因此,我还是题了一首诗,用诗来抒发我的感情,而顾不得七言诗的格律:  相似文献   

16.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21,(4):126-126
记者如果在自我设计的报道框架内寻找所谓的细节,观念先行,那么最终必然会被当作工具所利用。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为了控制重大疫情宣布封闭城市。封闭城市一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加沙雷(John Sudworth)来到湖北武汉。在电视节目中,他声称这是重大疫情的“原点”,是“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开始的地方”。可是没有想到,采访武汉市民的时候,他不断被嘲讽。当他询问武汉市民病毒来自何方时,武汉市民毫不客气地回答,“病毒来自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三十年了。长期以来,范长江同志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回忆中,他三次对我的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坚持战斗岗位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九三八年武汉陷落之前,约在七、八月间。那时我才从西战场八路军五台山总部绕道西兰公路回到武汉,而他是经历了徐州突围和江西赣北战斗之后回来的。最初,他关心着在华北战地的摄影记者小方和通讯记者邱溪映等的下落。不久,忽然有人告诉我,长江决定离开《大公报》。当时我们不同意他在紧要  相似文献   

18.
穿着笔挺的军装,微笑着潇洒地走在新闻之路上。他的身后,有一本又一本的见报剪贴,有40多个五颜六色的获奖证书,更有无数羡慕的眼光……他,就是被广州军区评为“十佳新闻干部”之一的武汉总医院政治协理员刘章西。刘章西原是武汉军区《战斗报》的编辑。1985年8月,武汉军区在裁军百万中撤并,报社不存在了。他调到了现在的医院,当时在宣传科任教育干事并兼管新闻报道工作。后来又到外科系统任政治协理员。无论在哪个岗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都从不放弃写作和向外宣传医院。每年在省以上报刊见稿百余篇。  相似文献   

19.
以“红色教授”而著名的钱亦石,鲜有人将他和湖北省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其实,钱亦石曾于1926年12至1927年2月出任该馆馆长。《湖北省图书馆百年纪事》据《汉口民国日报》载钱亦石事历如下:“1926年12月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委派,在武汉与李汉俊、章伯钧筹办革命文化图书馆,并任革命文化图书馆和湖北省立图书馆馆长。”尔后,钱亦石以我党早期著名理论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作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熟知,以编书和撰写时评而驰名。  相似文献   

20.
1937年8月,上海抗战爆发。9月,胡风主编的《七月》周刊出版,内容多系抒发抗战热情的诗作和有关抗战的报告。随着上海战事的失利,《七月》出了三期就暂停了。同年10月,胡风也撤退到抗战的中心——武汉来。起初,他住在老朋友熊子民的家里。熊子民曾和李达、邓初民等在上海办过心弦书店和昆仑书店,从事革命的出版工作。书店被反动派查封后,熊子民从上海回到家乡武汉经商。当胡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