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曾丽 《现代语文》2010,(10):136-137
一、作文需要真情作文的生命在于"情",无"情"则没有"文"存在的必要。笔者说的"情"是"情真意切"之"情",是"真情实感"之"情",是有感而发之"情",而非虚情假意之"情",归结下来就是"真情"。但凡优秀的文章,总是能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而要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话题作文"一统江湖",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分割江山",再到材料型命题作文"崭露头角",高考作文试题悄悄发生着演变。  相似文献   

3.
陈红仙 《生活教育》2012,(14):56-57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一种"反生活"现象,使得二者原本相互融合、互为渗透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摒弃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通过淡墨"主题",浓彩"心理";淡墨"内容",浓彩"生活";淡墨"技法",浓彩"表达";淡墨"命题",浓彩"自拟";淡墨"大作",浓彩"随笔";淡墨"修改",浓彩"赏识"六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较小的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或叙述,或说明,或描写,或论述,做这种片断的习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促使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因此,片断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新课改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一项费时低效的任务,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一次作文下来,作文簿像小山一样压在语文老师的案头,老师辛辛苦苦地"精批细改",有的要一直忙到下一次作文即将开始时,再加班突击一下才勉强改完。所谓"评讲指导",也大都是匆匆搜几个"典型案例",向学生打一通褒奖加指责的"马后炮"。  相似文献   

6.
"眼"能传神,"文眼"的打造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把"点睛"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打造"文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点睛"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作文结构和作文评价上。"点睛"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点睛"观,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收""放"时机,恰到好处地"点睛",为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7.
黄秋玲 《考试周刊》2011,(13):80-8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然而,多数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大喊"难写",苦于"无米之炊",而老师也往往苦于作文"难教"。这"两难"境地似乎已成为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构思巧妙,同时还要在行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按照提示的思路去简单地组织一下语言文字,甚至于就是老师的范文的浓缩或翻版,毫无新颖可言。比如一遇到悲伤的事就是"伤心欲绝",一受到表扬就是"心里美滋滋的",一碰到高兴的事就"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  相似文献   

9.
张冬华 《现代语文》2011,(4):131-132
一提起作文,一些高三学生有诉不完的苦与累,有道不尽的辛与酸,甚至有的还说每逢写作文必是"茶饭不思,日夜难寐"。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心急如焚,如何让高三作文教学"拨开云雾见青天"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实际,试着采来"小荷",摘来"红杏",给学生的作文之园添上秀色。  相似文献   

10.
肖云 《教师》2012,(24):76-76
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近"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许多学生的作文成绩拖了语文成绩的后腿,现在离中考仅有二十几天的时间,虽然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但是倘若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套用可行的模板,则会取得"速效",  相似文献   

11.
丁梅荣 《宁夏教育》2014,(10):40-41
本文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无得法",学生"写无章法",作文教学实效差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五到"作文法,即"心到""情到""口到""手到""眼到"。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指导思路上只要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殷村 《宁夏教育》2014,(5):53-54
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等"微字辈"新生事物横空出世,正日益影响着世人的生活。这里之所以将小学低年级作文称为"微作文",主要是低年级学生所写习作多为200宇左右,具有"微"的鲜明特征。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微作文"并不"微",甚至如同"拦路虎"一般,让他们望"文"生畏、谈"文"色变。  相似文献   

15.
吕艳芬 《时代教育》2010,(1):210-210
在笔者的作文指导课中,笔者力求做到"务实"二字。教育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或感触最深的事件。正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自能作文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自能训练,笔者的做法是:先"吸收"后"释放",所谓"吸收"就是先让学生去了解作文的要求,作文的材料选择,作文的写作顺序等一系列作文的常规性程序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理所当然地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人们纷纷探索提高写作能力的"秘诀",寻求作文得分之道,希望能够找到"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作文"法规",想以此"不变"应"万变"。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高中作文的低效和停滞不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界,华彩纷呈,作文何尝不应如此?但平时教学时,一篇篇作文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只有寥寥几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缺少亮点,没有自己的"华彩",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抹"红色",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亮点呢?  相似文献   

19.
徐海燕 《生活教育》2012,(23):52-54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考试试卷的分值来看,作文无疑是"半边天",更有人感慨"得作文者得天下",这话不无道理,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小视甚至于忽视作文。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是一道颇有哲学意味、需要一定辩证观念去思考的题目。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原点",其次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问题来说可以或应该"回到原点",并恰当地选取一个具体的"原点"及与之相关的人或事来叙述和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