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提出"自主课堂"概念,指让某个学习小组或是这个学习小组中的某些同学,在某些特定的课堂上担任"老师",由学生给学生上课,把传统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自主课堂",而每个学习小组完成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即是这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扮演"老师"给同学上课,这一角色转换,会迅速吊起学生的胃口,学生们变得跃跃欲试.而依然做学生的同学,对于这个"老师"自然也少了份畏惧,"老师"出错了大家会善意的调侃,不合理的地方也会大胆提出,课堂气氛因此变得活跃,而挑错的过程,也是同学们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些由学生做主的"自主课堂"不是孤立的某一节课,而是以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开设的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是连贯的,它们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教学内容当中,而这些"自主课堂"系列课程组合在一起,即形成了"交互式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所谓的"不安全"教材,如体操、长跑、跨栏、投掷等,大家都背其道而行之。然而,实际上这些"不安全"教材所具有的体育锻炼价值是其他"安全"教材无法比拟的,其不但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笔者认为,课题中的"不安全"教材是  相似文献   

3.
高校新风     
"关机上课"让大学生感觉回到高中时代2012年12月底,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2012级心理班发起一个"关机上课"的手机文明活动。对于"关机"感受,该班一位徐姓同学说,以前上课时,很多同学都会忙着玩手机,一节课不用手机虽然不适应,但觉得充实多了,集中精力上一堂课的感觉,让我回到了高中时代,也感受到久违的充实。""关机上课"不仅让学生觉得不适应,连老师也觉得有点诧异。"课堂上突然少了手机短信、电话声倒让我有点不适应了,但我宁愿不适应下去!"在该课堂上课的刘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处理教材,运用教法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同一个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教法;同一个教材,不同的学生,教法也会因之而改变;同一个教材,不同数量的体育器材,教法也会不同.在我们的大班教学中,教材教法的运用既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也是对全班而言.在"教无定法"规律之中,如何解决好教学中的教材教法问题,我们想提一点不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老师的高高在上,总会使得学生习惯于俯首贴耳地服从。有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会觉得自己像是木偶一样任由老师摆布。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牵动学生的心。而老师对学生的疏远,自然也会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不满足的感受。对于老师的疏远,学生该如何接招?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看到杜老师撰写的案例,我脑海里迅速浮现出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两大热点话题: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一、立德树人,源自仁爱的教育点滴,点滴之水的汇聚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杜老师用仁爱之心和激励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学生去解决不敢完成前滚翻动作的问题。当学生小华在杜老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下完成了动作、挑战了自我、获得了一次滚翻的"成功"时,学生必定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心、厚厚的诚心与细细的耐心。杜老师在课堂上的关爱行动通过学生的转变而体现得  相似文献   

7.
曹晖 《中华武术》2020,(3):37-37
一个高质量的中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条件,则是解读教材,完成对体能练习内容的巧妙构建。一、"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顾名思义是以教材当中的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核心,做好体能训练强度的合理优化。如教材当中涉及到的体能内容强度大,则体能练习的安排要保证低负荷,反之亦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超出训练负荷,则会产生疲劳感,对中学体育课堂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在长期的观察调查中发现,在课外活动中,很少有同学去复习体育课的内容,对老师布置的体育作业也不怎么感兴趣。而同学们对滚铁环、抓石子,投纸飞机等活动,倒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是乐此不疲。这些适合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自发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益处。但是,由于纯是自发,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不太健康的东西也容易掺杂其间,因而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我想,若能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加以必要的引导,其效果将会是大不相同的。一、引入课堂。有些教材内容,由于项目本身的原因,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比如投掷课。但若将孩子们平时爱玩的一些练习引进课堂,效果会大不一样。如有的教师在课上,让学生投自己折叠的纸飞机作为轻物掷远,学生们便兴趣盎然,在高涨的  相似文献   

9.
陆颖  朱志萍 《游泳》2006,(6):43-44
在游泳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受一定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问题和练习方法都讲透和示范充分,学生也不可能把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完全掌握。游泳教学有其独特性,它的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外,还要熟悉水中环境,消除怕水心理,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材的处理与转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强调学校体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传统的田径教材虽然具有发展体能、促进健康的功能,但由于过去受竞技运动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过分强调了这些教材的竞技运动特点,忽略了促进健康的功能。教师上课时也往往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手段,这既不适合中小学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那些竞技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动作技术听不进去,练习动作也不能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我们称这种老师说正,学生却产生一种负的感觉现象为“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从教材选择到教学实施效果分析从本次活动的16节课可以看出,田径、健美操、武术类教材占据课堂主要地位,这也符合体育教材各项目所占比重的一般规律,因此,对本次大会的主题多数作课教师把握得比较准确。适合才能适用。本次研讨会,作课教师都能根据所选教材内容的特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李雪老师的《花样跳绳》课,能够依据教材的使用特点,把普通的短绳改成学生喜欢的"花样彩珠绳",并选择了花样跳绳中的"双人依次跳"教学内容进行教授。教法大胆创新、层层递进,学习内容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效果上,80%的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能做出双人一绳向前后依次跳的动作,并能够连续跳5次以上。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李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一、表扬从不吝啬一节10分钟的模拟课上,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向表现好的学生竖起大拇指,并说"你真的很棒,老师很欣赏你"。对于教师来讲,表扬学生并不困难,而在于是否能让表扬发挥作用。该教师上课时会主动与学生双手击掌,对学生  相似文献   

14.
处理教材,运用教法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同一个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教法;同一个教材,不同的学牛,教法也会因之而改变;同一个教材,不同数量的体育器材,教法也会不同。在我们的大班教学中,教材教法的运用既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也是对全班而言。在“教无定法”规律之中,如何解决好教学中的教材教法问题,我们想提一点不成熟的经验。一、关于教材教法的“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课堂上,对于讲解、示范、背风、背光、着装处理等细节性问题。既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智商,又能反映出教师的情商,所以,一定不要小看这些教学细节,许多时候,“细节”决定上课的成败。 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上乒乓球训练课,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初学者,为此在上一课时.我安排的内容之一是打吊球训练,但是当课临近尾声时,由于系吊球内火柴棒的线脱落而导致火柴棒掉进了乒乓球内,无论如何这根火柴棒是捞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在常态体育课中,把立定跳远、急行跳远、跳高、跳绳作为主要教材,是由于这些内容技术较为简单,对于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下肢力量、弹跳力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加上这些内容对所使用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一般学校都能提供。常态课上,很多老师都在尝试讲解这些内容,但形式都比较单一,学生学练积极性不高,本期推出的6篇设计,作者都运用了一些辅助方法,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处理,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7.
<正> 测定课的生理负荷,是从测学生“相对安静心率”开始的,即让受测者在静心默坐之后取得的。然而,且不说由于学生的性别、体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相对安静心率”的千差万别,就实际而言,课前学生的“相对安静心率”也是绝对不存在的。情况是:课前,学生都要按课堂常规的要求,做各种准备工作。诸如整理服装、鞋,跑厕所,协助教师画场地、搬器材,最后集中到上课地点附近活动,等等。显然,当他们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在承受着不同强度的生理负荷。另外,心理的生理机制也表明,心理上的刺激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射。即当学生见到操场上的各种课上用的线迹、器材时,便产生对本课内容的猜测、联想,尤其对那些极感兴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体育师友》2015,(6):36-38
虽然课改已经有了十几个年头,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总有这样的现状: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无声电影","万马齐喑"便成为家常便饭,课堂常常遭遇"深度沉默"的尴尬境地。针对这样的"课堂沉默",文章从教师、学生、评价考核模式方面追寻其原因,从关注学生心理、变更教学方式、讲究提问方法、改革评价考试模式等方面探求"课堂沉默"的有效对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单调,让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不管常态课和评优课,准备活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入课堂主要教材学习而服务。但是由于常态课和评优课的要求、质量和外在表现等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正>都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什么才叫有心呢?面对"小不点儿"和"大块头",是郭老师转身顺势的诱导,是郭老师课堂上的模仿游戏,还是郭老师在学生大笑后的蓄势……创设利于学生学练的情境这样的有心,是多么的智慧,又是那么的温暖。郭老师很好地诠释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教案留白、正视差异、巧妙引领,尊重个体的学习差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身体上的障碍,进而让学生自信满满、尽情享受课堂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