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数学澡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付艳霞 《成才之路》2009,(33):35-35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如下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万能 《考试周刊》2013,(28):88-88
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展观察、实验、探索、推理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许德明 《教师》2010,(34):22-2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到生活中去。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我们如何构筑“生活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丁正荣 《成才之路》2010,(34):25-2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陈春娣 《考试周刊》2010,(21):90-9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有多少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 ,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感知活动,通过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使学生终生受益,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素质教育目的,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课堂教学教师如能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适宜于儿童探索知识的意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怎样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课程标准中谈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顺应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学生活化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