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文浩  冯杭建  游省易 《科技通报》2021,37(7):27-30,95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典型的中生代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本文通过开源WebGIS框架,结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了基于Cesium地图引擎的倾斜摄影模型加载、特征信息标注和基于Node.js的B/S结构网络服务发布方法,形成了便于快速浏览的地质遗迹三维模型展示平台,实现多设备交互,为地质公园面向大众开展地学科普探索了新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X荧光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雁荡山地貌的流纹质火山岩进行微观化学风化定量分析,重点观测斜长石、钾长石风化过程中的物质组分变化,进而探讨由微观化学风化作用引起的岩石宏观变化作用机理。受区域较为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影响,流纹质火山岩内的长石发生了一系列的水岩化学反应,主要有:①斜长石绢云母化;②碳酸盐矿物的交代作用;③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研究表明,这一系列的水岩化学作用可以促进原岩次生孔隙的形成,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岩石抗压抗剪参数呈递减趋势,从而破坏了岩石原有的力学强度,在裂隙水、温度交替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宏观上岩石的片状剥落、剥蚀断裂、重力崩塌等现象,由此可见,雁荡山崖壁、洞穴等地貌景观的发育是微观化学风化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TM遥感图像的流域地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平 《科技通报》2003,19(2):150-153
利用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以奉化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流域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TM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和展布特征,对研究区水系的发育、地质构造与地表物质对流域地貌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等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探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ArcGIS9.3和Fragstats3.3,以2011年田东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田东县不同地貌形态的平马镇、义圩镇和作登乡耕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受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一地貌形态区旱地的破碎化程度高于水田;不同地貌形态区耕地破碎化程度右江河谷的平马镇相对较低,北部土石区义圩镇和南部石山区作登乡较高。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城市森林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国强  赵清  朱鹏  史同广 《资源科学》2008,30(5):786-791
本文以济南市近期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作为主要解译信息源,运用人工目视解译分类技术进行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信息的遥感调查。然后通过对城市森林蒂观类型与其空间形态特征和属性问关系的调查分析,建立了类型、属性和形态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了以几何信息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城市森林景观分类的计算机自动提取,获取了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对济南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济南市斑块单元面积大于0.5hm^2的城市森林总体覆盖率较适中,但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城市森林景观生态特性区域差异极为明显,森林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最后,根据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对济南市景观格局优化和城市森林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4)
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地区18个县城(区)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航拍0. 2m分辨率影像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上叠加无人机获取的DEM遥感数字高程数据,渲染建立三维遥感的图像模型。通过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提取高精度、大比例尺日喀则18个县城(区)周边的地质灾害特征信息以及人类工程活动信息。统计分析表明地质灾害解译结果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受威胁对象、孕灾背景、地质灾害防护工程相互作用明显。表明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在地形艰险获高质量影像可代替人员地面到达,三维地形地貌显示对地质灾害个体特征信息提取意义重大。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利用传统的方式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是一项成本与代价都很高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运用无人机影像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工作成本。无人机低空摄影系统能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特别是在小区域、地貌和气象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数据处理而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三维数字模型,再通过建立相关的地灾解译标志用以进行地质灾害解译和孕灾背景分析。这不仅提高了解译精度和准确度,也赋予了地质灾害体具有可测量性,同时也为定量研究和分析地质灾害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及ERDASIMAGE的数字地貌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江西省星子县为研究区域,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遥感信息处理软件ERDASIMAGE为研究工具,以TM1、2、3、4、5、7单波段遥感影像和1:50000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地形图数字化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的叠加分析构建了研究区数字地貌景观,并在ERDAsIMAGE软件的Virtual GIS模块中进行了虚拟现实显示。最后论述了三维地貌的相关应用——可视域分析,为研究区进行雷达选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灾体往往处于临灾的不稳定状态,在开展应急调查的同时更要保证调查人员的人生安全。因此,调查人员很难做到细致的调查,对灾害体的稳定性、特征的认识不够全面,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生成一个直观、真实、立体、逼真的三维模型,可以在室内通过细致研究模型特征、测算规模等,进而全面掌握灾害体的变性特征,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rona和Spot影像的近40年黑土典型区侵蚀沟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沟状侵蚀是我国东北黑土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侵蚀沟动态变化的研究多采用GPS或摄影测量的方法监测某些侵蚀沟的短期变化,由于缺少早期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于较大时空尺度上侵蚀沟分布格局变化的研究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克拜东部地区作为典型区,以1965年的美国高分辨率侦察卫星Corona影像和2005年的Spot-5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建立了黑土区侵蚀沟的遥感解译标志,阐述了不同类型侵蚀沟的遥感影像特征,通过对遥感影像的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克拜东部地区196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侵蚀沟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965年以来克拜东部黑土区侵蚀沟分布的格局变化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克拜东部侵蚀沟密度高值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呈集中连片分布趋势;沿通垦河分水岭两侧受地貌发育自然过程的影响,侵蚀沟密度变化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是促成侵蚀沟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林地向耕地和草地的转化过程中,侵蚀沟密度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