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盛楠  郝洋  韩焱晶 《编辑学报》2021,33(5):571-575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刊刊有责,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3种期刊为例,探讨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出寻求差异化发展,摸准学科发展脉搏,灵活实践,守正创新,促进期刊以集群化发展等方式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显示度.作为特色小学科期刊,需要坚守好自己的学术阵地,配合国家整个科技期刊产业布局,在创建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系统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医学期刊代表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经发展形成了“中华牌”“中国牌”“国际牌”3个品牌期刊。截至2016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收录133种纸质期刊1,其中大多数杂志的影响力位于相应学科前列,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影响及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并已初步构建了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雏形,在品牌的树立、期刊的分布、人才队伍的构建、管理制度的建立、期刊质量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虽然其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没有形成产业链,但是其作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集团,其发展的模式值得国内其他科技期刊思考、学习。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文社科期刊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声音的重要媒介,但目前我国英文社科期刊数量少,学科分布不均衡,影响力低,其发展受到语言表达、期刊评价、运营模式等因素制约.重塑评价体系,联合办刊力量优化期刊内容,搭建集成平台,创新传播路径,是中国英文社科期刊走出发展困境的有力措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目前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刊普遍较低的国际显示度和论文引用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英文版期刊翻译、编辑、出版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赵勣  李芳 《编辑学报》2018,30(2):111-115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 类项目支持创办一批能够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填补中国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一期(2013—2015 年) D 类项目入选期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内外专业学科领域显示出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入选期刊办刊进展的梳理,总结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以及实践经验.为二期(2016—2018 年) D 类项目入选期刊以及更大范围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莫愚  王旭  谢秋红  贾津津  程林 《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将中华医学会123种非SCI期刊作为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的代表,统计其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的情况;以被引文献数量大于50篇作为高影响力期刊的筛选条件,分析其中高影响力期刊的被引文献数量、单篇被引文献最高引用频次、施引文献数量、施引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出版年份分布,从而了解这些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基于这一分析,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唯一途径,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应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道路,以踏实做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期刊为目标;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对现行科研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鼓励质量上乘的稿件能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者对发表SCI论文有巨大的需求,但目前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数量较少,且总体水平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将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根据语种和论文作者的国籍进行分类后发现:甲类期刊(以中文刊载的论文大于50%)和乙类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至少50%来自中国,且至少50%的论文以英文形式发表)学术水平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2001—2011年期间变化不大;但乙类期刊是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中的绝大多数。丙类期刊(其刊载的论文至少50%是以英文发表的,且至少50%的论文第一作者为非中国作者)引用指数(JCS)逐年上升,上升幅度明显,2011年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说明通过改变语种不能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在这3类期刊中,丙类年刊均载文量最低,为117.27篇/刊,2007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甚至降至91.07篇/刊。中国被SCI-E收录的期刊数量少,与国内发表SCI论文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期刊走上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学术影响力的需求差距甚远,的确有必要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但是在此过程中,有必要慎重评价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被引论文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建立的基石,反映了期刊聚焦前沿热点,受读者关注度高,学术影响力大。本研究分析了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发表年限和次数分布、作者所属机构和专业学科领域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31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共发表了217篇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高被引论文。其中,《中国农业科学》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期刊影响力最大。各大学学报、各省农业科学和农业学报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多数为期刊主办单位,或与期刊主办单位处于同一行政区域的单位;在综合性农业科学期刊中,农学、园艺和植物保护方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基于此,提出综合性农业科学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时,可根据以上特征调整工作重心,旨在助力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和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护理期刊基金论文比偏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巧元  辛建英 《编辑学报》2004,16(5):374-375
2002-2003年科技期刊基金论文比统计中,护理期刊基金论文比明显低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认为只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护理科研、强化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群策群力办好护理期刊,才能提高护理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促进我国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约我国学术期刊质量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联合 《编辑学报》2002,14(Z1):42-43
通过对几个国家科技期刊数量的比较,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期刊中的地位.指出我国已是科技期刊出版大国,但其学术质量却有较大差距.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期刊布局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稿源没有及时反映学科热点和生长点、期刊在世界范围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同.时探讨了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依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出版的659种科技期刊的学科类别分布、地区分布、OA出版建立时间、OA出版数据特征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了科技期刊依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出版的现状,并从提高科技期刊学科分类和数量统计的准确度,加强与期刊自建网站的互链接以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加强宣传以促进更多的期刊依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出版,加强人文社科类期刊OA出版,提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出版数据的时效性等方面,提出提高科技期刊依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A出版数量和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任胜利  祖广安 《编辑学报》2004,16(4):303-305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1990—1992年为创刊的高峰期(每年新创刊16种),并且我国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我国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认为目前我国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刊普遍较低的国际显示度和论文引用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厘清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收录我国高校主办期刊的情况,借助《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我国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学科类别、影响因子、分区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主办的346种期刊中有84种SCI/SSCI收录期刊由高校主办,涉及18个ESI学科门类,其中63种期刊属于Q1和Q2期刊,73种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我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在学科分布和期刊数量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我国高校可以从创办新刊、集群化办刊、增加社交媒体推广和提高开放获取占比等角度促进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委会建设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期刊编委会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知名度。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3本中文科技期刊编委会建设策略及运营模式等,为期刊进步和学科发展的双效提升构建了新的途径。编委作为期刊的核心资源,是期刊品牌的重要依托,青年编委作为编委团队的有效补充,为期刊长期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文分析总结了杂志社3本中文科技期刊编委会的建设经验,旨在为有志于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08-2013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引证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胜利  程维红 《编辑学报》2015,27(5):500-502
基于2008-2013年Thomson Reuters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比较分析中外科技期刊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我国被SCI收录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力指标近年来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年平均载文量却稍有下降,以中文期刊为主的CJCR收录期刊数量和年平均载文量均呈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这可能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生 《编辑学报》2021,33(4):421-421
现实是: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国外期刊,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国内期刊;中国高质量好论文都出国了! 1 没有优秀期刊 中国苦于没有自己好质量的论文统一期刊久矣,无论是大学职称,还是学生毕业论文,各高校也把外国期刊奉为圭臬.论文改革、期刊改革,势在必行. "好论文都出国了!"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2021年7月28日举办的第4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再次成为焦点.中国学者的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首选在海外的著名期刊上发表,这是由于国内期刊影响力不足造成的.与其单纯呼吁科研人员把论文发在国内期刊上,不如建立自己对期刊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来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这是一条更好的路径,也是国内学术共同体近年来一再呼吁的.  相似文献   

17.
从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差距看国内外办刊理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雷 《编辑之友》2012,(5):73-74,77
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学科影响力与国外同类优秀期刊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深层原因在于办刊理念的差异.国外科技期刊以市场为主导的办刊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8,他引:47  
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数量、地区分布、期刊类别、学科分布、主办单位情况、文种分布、刊期分布、编辑人员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等9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Altmetrics指标、《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和期刊引证报告(JCR)等数据,对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社会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20年5月,中国正式出版(取得CN号)英文科技期刊371种,约占中国科技期刊总数的7.5%.本文对当前主流Altmetrics工具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63.6%的期刊被Altmetrics的统计源提及,被提及文章数少于100篇的期刊占到58.1%.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高的主要集中于生物医学领域,近10年新创办期刊社会影响力表现突出.本文对提高科技期刊社会影响力的途径进行了归纳,包括同国际出版商的多样性合作、提高编委国际化程度、适当扩大论文规模、加快出版流程、加强市场营销意识、塑造国际品牌形象以及关注国内外出版及评价领域新动向等.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亟须实施六大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期刊业在20余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不仅在数量上已步人世界期刊大国行列,而且在提高期刊质量和效益以及迈向世界期刊强国的过程中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科技期刊已发展到近5000种,占期刊总数9000种的55%,科技论文总数已跃居世界第6位,在世界上拥有学术期刊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大量的期刊中,低水平、重复性的期刊多,现状不容乐观.在造大船、成集团、打造精品、走市场的潮流中,科技期刊编辑应居安思危,深刻剖析阻碍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六大问题,实施六大转变,确保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