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住移动商务的机会,“让所有的服务移动起来”,这是所有对移动商务充满憧憬的企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一、移动商务未来前景广阔移动商务,即通过连接公共和专用网络,使用移动终端来实现各种活动,包括经营、管理、交易和娱乐等等。伴随着整个通信行业业务创新步伐的加快,一直为人们所热切期盼的移动商务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权威机构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为78.2亿元.但仍尚处萌芽期,移动商务还远未普及。到2008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7%。据计世资讯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为移动商务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发展,面向服务工程的移动商务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移动商务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工程的方法体系,阐述了SOA思想体系构建移动商务服务系统的情况,并利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移动商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广泛普及的趋势。本文对移动商务应用模式作出探讨,同时指出当前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将CNKI作为数据源,以“移动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为主题,检索并获取2000年-2011年以来移动商务研究的文献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勾画移动商务研究主题演化图谱,以期对我国移动商务研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移动商务研究可以划分为4个时间区域:2000年-2003年(关注基础技术与早期应用)、2004年-2005年(关注移动增值业务与安全)、2006年-2008年(关注企业和各类应用)、2009年-2011年(关注3G、移动支付、价值链等主题);②在移动商务的前沿研究方面,智能手机是值得关注的领域;③网络与协议、买方、卖方、应用,是12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研究一直关注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移动商务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业行为,而通过无线互联网进行的商业行为则称之为移动商务(MobileCommerce)。美国ForresterResearch将移动商务定义为:“利用移动手持式移动通讯设备,并经常连接到高速的互联网上以进行通讯、互动及交易等活动的行为。”简单地说,移动商务最大的特点在于“移动性”,消费者可随时上网做商业交易活动,不受地理限制。手持式设备轻薄短小,携带方便,且可经过电信网络或GPS得知使用者所在位置,提供相关服务,因此非常方便。例如可寻找附近的餐厅、地图、停车场等。此外,移动商务还可…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诚信体系框架,包括以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产品提供商、移动门户提供商、移动用户为主体构成的核心层诚信;以平台软件提供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支付支持商为主体构成的中间层诚信;以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所处的外部诚信环境而构成的基础层诚信。并探讨诚信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层次关系、作用关系和价值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已经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3G时代的重要应用,其发展潜力将超过电子商务。对于电信与金融的融合.移动商务的一个关键点是把手机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一一移动支付,这种新支付方式的出现既方便了消费者,又能彻底解决各种银行借记卡、支付卡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移动商务环境下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与服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商务的信息特征与用户需求,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移动商务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使海量信息资源为移动商务信息服务所用,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0.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移动商务用户采纳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32篇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数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研究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乐趣、感知的移动性、个人创新、信任、主观规范、感知的成本等因素对用户使用移动商务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乐趣、信任、移动性和个人创新对用户采纳移动商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的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的易用性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风险评价对了解消费者个人隐私披露行为、提高平台和商家对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结合移动商务特点,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运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淘宝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消费者自身脆弱风险相对于其他指标风险性最大,移动终端脆弱风险权重分值最低;同时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所占权重最大,说明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隐私安全意识是保护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最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感知用户数量,结合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的自身特征,分析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扩展的TAM模型。利用AMOS7.0对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类移动商务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技术成熟度、感知用户数量、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影响用户态度和使用意向。该模型对解释和预测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用户接受问题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移动商务的兴起,为工作流管理带来新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跨组织工作流分析框架用于对移动商务下的工作流进行分析。以中国移动SP准入管理和WAP增值服务访问流程为案例,通过面向对象Petri网对我国移动商务跨组织工作流进行应用建模。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构造SP准入过程对象通讯网,通过P不变量和T不变量验证模型对流程描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和信任因素模型,提出一个分析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整合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AMOS对研究模型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每个人的生存方式。移动商务是以丰富多彩的Internet接入为表现形式,以实际有效的企业解决方案、内容、服务为基础,解决实际商务问题,使Internet体验更加完美。2001年服务供应商推出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例如即时信息、工程设计、分配、物流、医疗保健、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CRM、任意位置的电子邮件、基于位置的宣传等等,其中面向消费者的金融和娱乐应用处于最醒目的地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包罗万象,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在线交易、…  相似文献   

17.
肖爽  吴楣 《报刊之友》2012,(12):111-113
移动技术显著改变了商业环境,本文分析了移动商务环境下的客户信任,对基于扩展的TAM的移动商务客户采纳和基于整合模型的移动商务客户采纳以及客户保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先进的移动终端、完善的无线通信协议及丰富的Internet信息上的新型商务交易方式,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快速发展。通过阐述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总结移动环境下的客户需求的特性,针对移动商务环境下的的客户关系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图书馆是一种环境,是泛在环境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移动图书馆环境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诸多机遇:顺应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移动学习需求,创新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方式。不过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图书馆来说更多的则是挑战,在资源建设、资金、技术、信息公平等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亟待图书馆去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现有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商务系统。它能为客户快捷便利地寻找所需的商品信息,推荐合理的商品,实现客户与商家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