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目的的个人体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是从一个侧面对教育目的的理论的一种抽象概括,其实两种“本位论”各自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重要差异,并不像现有的教育理论新认为的的那么简单。此外,两种“S一位论”的划分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历史上,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人可以胆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同超历史的抽象统一。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并不否认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可促使二者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既提倡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又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现实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4.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直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两个对立面,我们应注意双方的统一.个人和社会两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相互制约和促进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形态.当今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高度统一形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当然也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5.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精神是师范类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使命,而将教育精神的养成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则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尝试的有益之举。"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因此,该课程可成为师范类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相关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围绕师范生应具备的敬业与担当、仁爱与创新、献身与好学等中国文人传统的精神价值追求,更好地将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精神道德的力量,从而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必然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追求意义人生,就要承担人生责任。文章从自我、家庭、职业、集体、他人、社会六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对策:对个人来说,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对家庭、社会、学校来说,则要全力配合,突出教育重点内容,优化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分数为基本属性的分数聚集体——分数场,对教育的制约,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数学教学,若也以分数场为导向,师生们整日围着分数转,势必造成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数学教学变成以解题技术训练为目的的解题教学,教学目的的异化导致数学核心价值被遮蔽。淡化分数场,挖掘数学核心价值,在动态均衡中实现数学教育的优质发展,是学生长远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教育评价的认识有几种观点: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是共同构建的过程。教育评价与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教育评价时,只关注主客体价值,未能认识到交往价值的存在。从价值的构成来看,价值应包括主客体价值与交往价值。教育评价应在这两类价值的基础之上,形成规范性评价与超规范性评价。教育评价作为两类评价的统一体,应兼具判断价值、发现价值和提升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政府支持,导向明确;产学研一体化,经济因素主导研究方向;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育体系规范、全面、合理。借鉴日本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经验,要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联系,改革高校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扬州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对扬州城市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功效,具体表现为现代意义整合效应、人才效应、西学引进效应以及新阶层呈现效应。民国时期扬州教育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是重文轻理、重商轻工的传统教育倾向,其经济终点目标是极小的。这一时期扬州教育还存在着城乡之河、人才与社会就业之间以及男女比例等方面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studies have shown since decades that Japanese students score highly on math and science tests. As a consequence, many scholars, education policy officials and journalists outside Japan share the opinion that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ensured and turn to the Japanese educational system to identify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enhancing factors. Simultaneously, a sense of educational crisis exists within Japan, which resulted into numerous education reform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how quality in education has been ensured in Japan, what changes in the assurance of quality are brought forth by the most recent wave of reform measures as well as the reaction of scholars toward these measures.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而现在的基础教育只有总目标,缺少学段目标和具体目标;从教育内容上看,德智体美教育严重失衡,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教育几为空白;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主体论仍处于主流地位。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激发主体意识,萌生创新欲望,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观念转变,是符合教育要素内在要求、弥补现有教育缺陷、推进素质教育的姨个极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