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起汤修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提起她的丈夫邵飘萍我们都非常熟悉.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可是另外一位《京报》的伟大贡献者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汤修慧. 邵飘萍和汤修息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杰出的夫妇报人.“夫妇报人”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但是这其中的妇者,一定是当时中国妇女中罕见的:她们须是少数识字且具有一定文化和见识的先进女性;夫者,也一定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一代报人邵飘萍是浙江东阳人,他的报人生涯发端于杭州,从创办《京报》至以身殉职的8年是他战斗的报人生涯的辉煌时期。他为党的新闻事业洒尽了自已的热血,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邵飘萍的新闻活动,是从当业余通讯员开始的。他早年在杭州的浙江高等学堂求学时就向上海的《申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杀害. 可以说,“风骨”是邵飘萍的一个标签.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邵飘萍在编辑室写下“铁肩辣手”,勉励同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4.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来的先驱——邵飘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1月中旬在他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市举行。 邵瓢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由中国记协、浙江省记协和金华市记协共同发起,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办。 邵飘萍生于1886年,1921年始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不久任上海《申报》驻京记者,后在京创办《京报》。邵飘萍思  相似文献   

5.
飞花拾零     
邵飘萍党籍认定中共中央组织部已于最近批文,认定邵飘萍烈士于一九二五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邵飘萍烈士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京报》的创办人,也是近代著名新闻记者,一九二五年春,邵飘萍在北京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枪杀于北京关桥东刑场,至死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  相似文献   

6.
8月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65周年(2923)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采访法》,邵飘萍著,《京报》馆出版。一飞 S月IB((党报工作方针》发表40周年(1048) 9月1日《休育报》(现改名为《中国体育报)))创刊30周年(1055) 8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音30周年(1958) ,月25日廖承志同志诞生80周年(i,08) 廖承志同志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12月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翻译工作。后任《解放》周刊秘书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1041年在香港出版的《华…  相似文献   

7.
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迎来了她的80华诞。 这个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学科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组织发起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兼主任,《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学会每周安排3—4次活动,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写作和参观新闻单位等教学方式,1920年12月后学会终止活动。学会共举  相似文献   

8.
程力沛 《编辑之友》2011,(9):123-125
一邵飘萍的生平及其新闻实践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为振青,字飘萍,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1888年10月生于浙江金华。l3岁中秀才,1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并开始给《申报》写稿。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去北京采访,到魏染胡同看了《京报》旧址,缅怀中国新闻史上最出名的记者之一邵飘萍。 胡同的路很窄,路边的民居都是有了年头的老房,每家院门前都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门墩。街巷里和街巷外,喧嚣的和静褴的,新来的和旧有的,印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胡同的深处,有一处保存尚好的二层旧楼,60年的风雨侵蚀人事变迁,并没有给它带来过多的沧桑感觉,只有门楼处的两根廊柱,柱基处有些裂痕。门楼上方中央刻着的三个大字“京报馆”,清晰可见,历历如新,这三个字正是《京报》创办人邵飘萍的手书。 邵飘萍(1884~1926)名振…  相似文献   

10.
王治国 《青年记者》2017,(23):124-125
邵飘萍,生于1886年,原名镜清,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1912年,邵飘萍在《汉民日报》经理杭辛斋的邀请下,加入了《汉民日报》,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后来,邵飘萍逐渐倾向于革命,于1925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张作霖杀害. 本文按照影响客体、影响主体勾勒出邵飘萍的社交圈,并分析作为报人的邵飘萍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总结邵飘萍对新闻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著名报刊活动家邵飘萍和他的《京报》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有一位对《京报》的创办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邵飘萍的挚友和助手吴定九。 吴定九,名鼎,字定九,江苏嘉定县外岗镇人,生于1890年2月18日(正月廿九日)。少时在家读私塾,做木工,后考取上海南洋公学。求学期间品学兼优,毕业时被学校推荐,由江苏省行政公署教育司派赴日本留学,在名古屋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土木工程。1915年4月入学,1918年3月毕业。留学期间,吴定九惜时如金、勤奋好学、成绩极为优异。此时,他结识了来日本自费留学、在东京政法学校攻读的邵飘萍,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密友。邵飘萍于1916年春应上海新闻界友人电邀急欲归国,一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正是吴定九为其筹措路费得以成行的。  相似文献   

12.
汤修慧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邵漂萍的夫人,人们一度忽视了这个原本应该很响亮的名字,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社会科学系列大辞典》一书中,她的名字被冠以“著名女报刊活动家“,她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报人,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4.
朱世培  沈颖 《新闻世界》2011,(7):149-150
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草央 《湖北档案》2016,(8):32-35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南马区五十六都紫溪村一个穷儒家庭.中共早期秘密党员,北京《京报》社长,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他因反帝、反军阀,于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年仅40岁.邵飘萍短暂的一生中,以其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在《京报》这块舆论阵地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感情丰富的报人,一生中有3位女性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为这位报人的人生涂上了一层异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17.
纪念邵飘萍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谱名新成,又名镜清、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光绪十二年丙戍九月十四日)生于金华.祖父加入过太平军,父亲邵桂林是当地私塾的教师.邵飘萍青少年时代即以早慧闻名于乡里,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1902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1905年在该校毕业,返回金华,在金华中学任教.同时应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金华通讯,开始和新闻事业发生关系. 1912年他再次到杭州,和当时在杭州的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办报,任《汉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带血的黎明     
狄马 《出版参考》2005,(5):23-24
1918年10月5日,一份带有强烈启蒙主义色彩的报纸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诞生了。它凝聚着一位渴望新闻救国的报人数年的心血与梦想,以致它的主编邵飘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京报》创立的当天,就在编辑部挥毫提笔,写下“铁肩辣手”四个大字,赠与办报的同仁——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这盘空错硬的诗句,最终也像符咒一样伴随着邵飘萍走完困厄、流亡、缉捕、囚禁直至杀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邵飘萍,是在1926年4月冯玉祥所部国民军退出北京后,惨遭奉系军阀杀害的。奉军督战执法处在处决邵飘萍时,宣布其罪状为“勾结赤俄,宣传赤化”。他是否确“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走上断头台”?历来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以事实为依据,对《京报》的政治态度和邵飘萍被杀的前因后果,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了《京报》社长邵飘萍;同年八月六日,鲁系军阀张宗昌又杀害了《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这两人在百日之间,相继被杀害,消息传出,全国震惊。但在军阀横暴统治下,人们敢怒不敢言。北京新闻界在一九二八年北洋军阀彻底垮台后,八月,才为邵、林二人举行追悼会。当时北京《民立晚报》总编辑万枚子编发林白水被害新闻时,用两人名字最后一字,巧妙地联成《萍水相逢百日间》这个标题,对军阀的暴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