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2.
1933年,我小学毕业.进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我父亲是教数学的,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赋.1934年夏天,父亲决定请一个人来给我补习,但他不是来补习我的数学.而是给我讲习《孟子》.第二年,我又念了半个夏天,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了.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件非  相似文献   

3.
书的故事     
照片上的我腋下夹着的一本厚书是《辞海》,看到它,常引起我一段难忘的记忆。1943年前后,平原地带久旱无雨,庄稼几近绝收,而深山区景况好于平川,我父亲就曾在寺河山的苇子坪开荒种地,收些玉米、山芋等,除自家用外,还略有剩余,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富户”了。一日早饭后,从山下来了一个人,50岁开外,面容清癯,戴着眼镜,穿着像个教书先生,自称姓马,坡头人。他从袋中掏出了一个蓝色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了一本厚厚的书。他恳求父亲能换点粮食,多少不论。我父亲是个文盲,对书压根儿就没兴趣,只让他喝了碗剩粥就打发他…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冷漠无情的人。母亲也多次这样说。我记得小时候,他们经常吵架。我当然偏向母亲,总以为父亲不对,但慑于他的威严,我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劝,只默默地盼着他们的战争早点结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庄重有余,温情不足。他好像从没有给我买过玩具或其它值得纪念的礼物,也没有给我留下一句温暖、慈祥的话,却留下一张严肃的、冷漠的、沉思的脸。也许是因为我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吧,也许是他“人老话多”了吧,近来父亲变了,他变得越来越爱跟我唠叨,而不是声色俱厉的训示。有几次,他竟不顾自己的尊严,在我…  相似文献   

5.
三秋树 《老年教育》2014,(12):30-30
<正>父亲退休后,被诊断患了轻微的老年抑郁症。不管我忙不忙,父亲一天总会打来不下10个电话,不是说自己哪里不舒服,就是说周围的人有求于他,差事也交由我来办;要么干脆劈头盖脸地训我一顿……为此,我不得不买了个双卡手机,将父亲知道的那个号码间歇性关机。好好一部手机,活生生退化成了与父亲单线联系的传呼机。  相似文献   

6.
回忆我的父亲吕思勉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的父亲瘦弱、惟伴、带点病态,但性格极其坚强,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作任何让步,待人敦厚笃实,却不是乡愿;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遇事也敢于直言。实际上,我父亲学术上的成就,同他坚强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我家景况本来不好,到我祖父手里,又负担了我再从伯祖父一家的生活,家计更见细了。正因为父亲性格坚强,所以看问题比较乐观,也总从好的方面着眼。大事情上这样,小事情上也是这样。一个人看问题,判断事情,总难免有错误,但父亲总是失之于过分乐观而不是失之于过分悲观。我举两件小事来说明父亲的性格:有一次我同他谈中…  相似文献   

7.
记忆中父亲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小时候老师让写我的爸爸妈妈,我用故作成熟的语气,夸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然后拿给他看渴望得到他的表扬。结果,他只是给了我一句  相似文献   

8.
我永远忘不了1965年7月的那个温暖的夏日,那一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当时,她才36岁。她得的病很奇怪,当时连医生也解释不清在她那样轻的年纪怎么会得那种病的。那天下午晚一点的时候,一位警官来找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医生们想解剖我的妈妈,把她的器官拿给别人,我想当时我是哭着跑进房间的。我当时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让他们那样对待妈妈?”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  相似文献   

9.
李荣华 《生活教育》2011,(19):65-66
我有一张老照片,总是随身携带。发黄的色泽映出了时间的长远,也时常唤起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那是父亲上世纪60年代时的工作照。照片上的父亲,年轻英俊,意气风发,眉宇间不仅透出年轻人的豪气,也有许多山村教师的豪迈。父亲是50年代末参加教育工作,在家乡的山村小学当教师。说是一所学校,可当时连校长一起只有7人,我父亲既是教导主任,又是班主任和教师,还是学校的工会小组长。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人。然而,小时候,我却不太喜欢他。我觉得他太不顾家,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教诲     
张先成 《师道》2006,(9):54-54
教完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我便布置学生回忆与父亲的生活往事,然后写成一篇作文。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沉思静想,沙沙写作,进入状态之后,我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与父亲不相见也两年有余了,最使我难忘的不是他的背影,而是他对我的教诲。我的父亲是个教师,却也是地道的农民。他教过的学生很多,也许有很多人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人生,这样身份的父亲令我敬重。然而,我所认识的父亲,却更是个走下三尺讲台的农民。教书之余,父亲还得包揽所有的农活。锄地耕田、插秧种豆、除草施肥、剪枝嫁接,父亲样样都在行。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技术含量较…  相似文献   

11.
梦鸽女士:我是一名父亲,理解作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那种不惜代价的救子心理。我不认为李某某是个罪大恶极的人,毕竟他也许只是个孩子(抱歉,我只能说也许),把他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杨女士,不是法院,而是你——梦鸽,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2.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为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相似文献   

13.
想起童年,我总会想起一座阁楼,想起阁楼上的那双眼睛。那双眼睛是父亲的。那时候,我才6岁。我们全家住在离父亲任教的学校只有一墙之隔的一个小庭院里。因为母亲在离家很远的一家钢厂上班,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少,照顾我们兄弟的担子全落在父亲身上。父亲是一个在当地口碑极好的教师,尽管当时他的课不是很多,但他从不轻易把我们带到学校去。“学校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小孩子一去就闹喳喳的,像什么话!?”他总是这样说。但他一走,我们兄弟的照看就成问题。记得那时我家庭院附近还有一口终年都溢满了水的井,母亲特别担心我们到井边…  相似文献   

14.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这个题目,我曾写过多次,有趣的是每次父亲的形象都有所不同。第一次写父亲,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父亲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他对我要求特别严,我稍有不规,他就厉声训斥,甚至给我两巴掌。而我又生就的调皮,爱动手动脚,所以挨打受斥便成了“家常便饭”。当父亲在黑板上写下这个作文题的时候,我不由地一咧嘴:“怎么?还要写作?写你什么?”我一转眼珠,想起了一个好主意,“对,我要用作文‘抗议’!”于是,我在作文的开头写上:“我的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是个凶狠的人……”我想父亲一定会生气,不过我也不在乎,大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先来看看《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信》:"我是一名父亲,理解做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那种不惜代价的救子心理,我不认为李某某是个罪大恶极的人,毕竟他也许只是个孩子(抱歉,我只能说也许),把他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杨女士、不是法院,而是你——梦鸽,他的母亲。……"李天一:4岁时获得"申奥大使"的称号,并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  相似文献   

17.
榜样的力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乔森——我的父亲,常常是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为自己的孩子上生活的一课,因为他坚信榜样的力量,认为可贵的行为从不必用语言来表达。一个男人的主要工作是照顾好那些需要依靠他的人。父亲在这一点上完全是个传统的好男人。他工作勤奋努力,承担全家的一切生活费用。他也关心、体贴他的妻子,照顾妻子的家人。有一次,凌晨4点,我姨妈十分焦急地打电话给我母  相似文献   

18.
骄傲的光彩     
那年那个温暖的夏日,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她才36岁。下午,一位警官找到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哭着跑进了房间。当时我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她?”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相似文献   

19.
我读小学时,开始喜欢看书。记得有一回写作文,老师要求写出一个人的理想。当时我有十七八个理想,所以想不出该写哪一个。父亲说,当文学家吧。现在想来,父亲不过是随口道出一个美好的愿望,可当我写了这篇作文后怎么也忘不了。仿佛是庄重地许下了诺言;其实,我当时总觉得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是文学家了,所以不觉得这是奢望。那时我四年级。交了作文不久,我就开始尝试做文学家了。我根据一个听来的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甲出门拾到了钱包,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乙;而寻找过程中,甲的钢笔从口袋里漏出来让乙捡到,乙也正四处奔波找失…  相似文献   

20.
父爱至深     
父亲少孤,自幼缺疼少爱,但他却养育了四儿一女,倾注了自己一生的爱。当年,他和母亲年复一年劳动所得,除供我们蔽体果腹之外,别无长物。然而,穷人自有穷人的爱法儿。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一份爱,一种亲。父亲早年喜欢看大戏———县剧团演出的山西梆子。农闲时,方圆十几里的村庄演大戏,他是一场不落地从头看到尾。我最早跟他看戏,也就两三岁。父亲说,三三我的乳名记性好,多记点戏文,兴许还能成个文化人。我当时只图热闹,并不知父亲对我寄予如此“厚望”。父亲把我扛在肩上,行十里坡路,边走边给我讲戏。可是真正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