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华东师范大学刘大为,巢宗祺“现代汉语”在大学文科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它不仅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许多应用文科专业及外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还经常被采用为跨专业的副修课程或公共...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科基地”的全称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文学院“文科基地”是1995年初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的。“文科基地(中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指整个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全国共有23个这样的中文基地,其中有12个建在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11个建在省属重点大学。狭义的“文科基地(中文)”专指文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文科基地班”。文科基地班实际上就是文学院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语言类课程承担着培养师范生语言文字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能力等重要任务。当前,在师范专业认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文科建设等背景下,要不断深化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范生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增加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又由于这批本科院校多是从过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原来的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一变而为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科应用型、师范型的特征转化为综合型(带有强烈的师范印记)、应用型的特征。由于升本时只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图书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因而升本伊始,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多是模仿老本科院校的做法。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便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典型,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本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改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地处湖南永州市,经济上为欠发达地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其中中文专业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因为文革后本地区中学亟需大量师资,因而其最初的科学定位就是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恢复高考直至2002年升本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至少为本地中学培养了70%以上的语文课师资,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整合文学史、西方文论、古代文论、语言学及新近的社会流行文艺与文化现象阐释等诸多内容。因此,“文学概论”是一门在众多学科领域间交叉与融通的综合性理论课程。它的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属性与新文科融合发展的方向基本吻合,是践行新文科教学改革、激发传统文科活力的前哨站和试验田。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不足”和“知识性不足”是目前国内高校日语专业日本文学课程建设的最大问题。这种状况已无法适应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需要。该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占比最重的知识类课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日本文学课程须确立以“知识”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原则、目标和方向,并主要从教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两个维度保证其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邹晓玲 《高教论坛》2020,(10):19-20
置于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师范专业教学改革,要注重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时代维度,要立足新文科建设以及当代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赋予中文师范专业时代内涵;二是目标维度,以师范专业认证和卓越教师计划为遵循,要着眼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趋向,提升中文师范专业核心素养;三是实践维度,着力于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课堂组织以及实践环节方面做出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一个基础性文科专业,其应用性却常受到质疑。传媒学院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院校,对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詹莹怡 《求学》2023,(5):39-40
<正>本文主角:汉语言讲述人:詹莹怡(中国传媒大学)适合人群:热爱中文和文学,有兴趣在专业领域深造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曾被“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这两个专业搞得一头雾水。在我当时的认知里,我一直将这两个专业混为一谈,而在就读后我才充分认识到尽管这两个专业的许多课程很相似,但它们仍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对待汉语言文学教育时要客观正视,要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它是培养中文类、语言类专业大学生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课程。也要认清其发扬和传承人类精神风貌、传承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祥文 《教书育人》2011,(18):26-2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综合类与师范类院校中设置最普遍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文科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复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  相似文献   

13.
刘自匪 《教书育人》2007,(12):104-106
写作课是大学文科专业特别是中文专业重要的技能性、实践性课程,也是相对其他文学课程而言,实际教学成效最低、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文学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繁多厚重(全书长达694页)、理论性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最艰深、最难学的课程之一,依有些考生的说法,这门课太枯燥了。其实从认知规律出发,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学进去、钻进去,就会发现这门课非但不枯燥,还挺有意思,是中文专业中一门特别能开阔人的思维视野,提高人的智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徐岚 《中国成人教育》2007,19(8):146-147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高校不少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而这门课程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思想品德培育方面,相较于其他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内来看问题,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作出准确的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后者,人们普遍地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其设置的目的及原则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了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撰使用、教学的方法手段等环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们必须正视现实,看到问题,采取措施,走出误区,从而使<中国文学>这门课程实至名归.为发展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罗俊华 《江苏高教》2005,(5):155-155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一门人文工具基础学科。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但可加大人文性的比重。我们采用大学语文新型通用教材《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尽管其中贯穿着一种“高等”语文的新理念、新设计,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试命题,都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性质,注意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以及写作、文学概论等课程相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启动标志着“新文科”建设的正式起航。为调研新文科建设在西部高校新闻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的落实情况与建设实际,故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内容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开设新闻学专业的97所高等院校之培养方案进行调查梳理,发现存在学科定位不明、培养目标趋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独立学院比例偏低等问题,制约了西部高校新闻学专业改革与发展。基于此,研究从“新文科”赋能专业定位、明晰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设独立学院等环节提出对策,希翼西部高校新闻学专业尽快接轨社会前沿,为业界输送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