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改装过的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通过对"八一"队五名健将级运动员瞄准时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击发前不同时刻的瞄准轨迹的上下、左右晃动,上靶方向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运动员现场进行反馈.这些指标和参数不但可以衡量每一只箭的好坏,而且可以作为队员个人的纵向比较和队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资料,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法对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进行设计。结合射箭项目特点、射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点与射箭技术的发力特点,研究得出:射箭项目力量训练内容主要是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创新了射箭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探讨了射箭力量训练阶段与负荷控制模式。以期为射箭教练员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探讨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特点,为心理训练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对23名残疾人运动员和30名健全人运动员以心理量表为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中等,与健全人相比,呈现明显的“偏执”倾向;心理应激、个性特征、应对方式诸多因素与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密切有关;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比健全人运动员低,残疾人运动员比健全人运动员呈现明显的“掩饰”倾向.结论显示:在对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与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相关因素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个性化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影响.  相似文献   

4.
潜优势射箭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我国射箭项目仍沿用三级训练培养模式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我国青少年射箭教练员尽管有丰富运动经历,但综合执教能力不强;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训练以单周期为主要训练安排模式,准备期以技术训练为主导,体能、尤其是心理训练比例严重不足;专项力量安排缺少针对性方法,有氧能力手段单一,协调能力发展滞后;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周训练负荷安排与国际箭联颁布的世界各国家队成年运动员负荷平均水平持平。射箭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大,有效训练质量不高;与射箭强国韩国相比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参加正式比赛场数过少。  相似文献   

5.
射箭技术及其诊断指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测试射箭时主要肌肉肌电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射箭时肌肉用力的一般特征及协调方式的基本规律;高水平运动员高质量合理射箭技术的肌电特点;提出射箭技术的肌电诊断指标。为运用肌电研究与诊断射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完成了计算机与8导生理参数记录仪的联接,实现了运用计算机采集与处理肌电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射箭运动员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运动员在应激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本文采用相关的心理量表对 3 9名射箭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射箭运动员与体院学生比较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 ,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应对方式 ;男女运动员在急难情况下采取的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外向性格者或情绪较稳定者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内向性格者或情绪不稳定者则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运动竞赛状态焦虑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心理测量与个案研究法探讨射箭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训练策略问题,研究对象为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整个研究历时10年,结果表明:(1)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的人格都不同,差异较大;(2)在10年训练中,4名选手的人格变化有一种相似的趋势,即情绪向不稳定方向发展;(3)根据人格特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训练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是射箭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4)训练型与比赛型射箭运动员的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5)不同人格的射箭运动员存在抗应激能力与动作本体感觉能力之间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脑象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脑电图(EEG)与脑象图(EEQG)技术,使用新的自发性脑电信号编辑模式,对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动态追踪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判识方法.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射箭运动员两种特异性脑象图之间出现次数并无明显的差别.优秀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往往是恐惧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缩结型脑象图.一般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主要是焦虑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逃逸型脑象图.脑电图与脑象图的应用对优秀射箭运动员的赛前调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25名健将级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各指标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龄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的各指标在安静状态下与适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过度换气后的恢复阶段的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射箭项目个性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射箭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肩负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奖牌甚至金牌的重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射箭运动员是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在数量上是韩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的三倍,但培养质量方面却远不如韩国。青少年射箭在全国的发展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培养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教练员综合执教能力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赛艇项目是一个体能类、技术性强的周期性动作的长距离竞速项目。在赛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当中,体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多数赛艇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只看重力量、耐力、速度三种素质,而忽视了如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稳定等重要素质的发展,制约了我国赛艇运动员放松、流畅、大幅度技术特征的形成与完善。研究以赛艇项目优秀运动员柔韧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相关拉伸练习训练方法及理论,归纳并提出了关于通过拉伸练习提高赛艇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应用于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实践。研究认为,目前我国赛艇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拉伸练习重视不够,运动员柔韧素质普遍较差,对拉伸练习不适应;拉伸练习是发展柔韧素质的基本方法,可以促进赛艇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技能与封闭式技能运动员的视觉注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放式技能与封闭式技能运动员在分心刺激新异程度(颜色变化)条件下的眼动特征。开放式技能与封闭式技能运动员相比,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注视时间短。注视次数更少,大幅度眼跳和很少回视。得出结论:开放式技能、封闭式技能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效率。开放式技能运动员的信息加工效率更高,在注意特征和搜索策略上更具有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借鉴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的基础上,将此系统进行改装,应用于射箭项目的训练中,经过反复研究,解决了激光发射器固定问题;激光接收靶的放置问题;触发问题;软件问题.成功的研制出射箭实时反馈系统,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反馈,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旨在提高我国射箭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  万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879-880,886
运动员同企业家、管理者一样应拥有自身的人力资本,运动员的人力资本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运动训练形成的,故有其特殊性.运动员人力资本同样存在着产权问题,然而与物质资本最大的不同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载体是运动员自身.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运动员人力资本载体并非天然是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的特性,决定了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与其自身分离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和专项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跳跃3个层面,助跑三级跳远、立定跳远等5个要素(评价元)构成;2)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3)制定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诊断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跳跃运动员成绩,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中针对运动成绩出现的"高原现象",依据田径跳跃项目的训练特点,制定一些助力训练法.以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在实验训练中尝试了这些助力训练法,发现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高原训练自墨西哥奥运会后逐渐兴起,现在已被国内外许多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很多项目上如游泳与田径等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对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与监控不利所致.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以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来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Multiple-Object Tracking,MOT)考察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视觉注意追踪任务中的表现,实验主要探讨分心物数量、目标颜色变化和目标运动形式变化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视觉注意追踪任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大学生,分心物数量对注意追踪的影响显著;运动员的注意追踪成绩存在性别差异;目标颜色变化的效应显著;三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在多目标视觉注意追踪任务中存在明显的反应速度优势,而且要比普通大学生的反应速度快90~200 ms。2)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在相同任务中的注意追踪表现显著好于女运动员。3)运动员在注意追踪任务上的反应时优势和性别差异对运动员选拔和运动训练有重要的启示,并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拔和运动训练的心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跳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跳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采用了自编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调查表,对38名男女跳高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其中计划准备性、方法性、反馈性与运动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总体上表现出随运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性别是影响跳高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的一个因素,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具有明显外倾倾向的跳高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强,且差异显著;适应性好的运动员在方法性和补救总结性维度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