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台就是阵地》中有这么一段话,“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相似文献   

2.
农历1943年正月二十五,在我的家乡河北省滦南县汪庄村,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战斗。这天早晨,住在我村的100多名八路军被周围三个据点的上千名日伪军包围。为了掩护部队和老百姓撤退,八路军的一个排奉命在村北土岗上阻击敌人。当日本鬼子的坦克冲上来的时候,几个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拿着农用小镐爬上去掀坦克的盖子。战斗打到最后,多数八路军和老百姓都安全撤退,但也有20多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中有兄弟俩,临死的时候还抱在一块。战后,一部分战士的遗体,被家属认领走。最后剩下11具遗体,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于是就由我村的乡亲们,把他们安葬在村东的沙岗上。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去给这些烈士扫墓。  相似文献   

3.
黄芸 《小学生导读》2016,(Z1):87-88
梦梦的爷爷曾经是一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梦梦可喜欢听爷爷讲抗战时的故事了。这天晚上吃过饭,梦梦正在听爷爷说八路军的故事,可听着听着梦梦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梦梦揉揉眼睛,他居然穿越到了7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咦,哪里传来了枪声?有枪声的地方一定有八路军,不如我就去那儿寻找八路军,梦梦想。梦梦循着枪声的方向跑去,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两  相似文献   

4.
《狼牙山五壮士》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  相似文献   

5.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该文场面描写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笔者期望通过再现《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设计,以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不到14岁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冀中军区留守部队的一名战士。参军后,我发现留守部队上前线打鬼子的机会非常少,就多次找到首长,要求上前线拼杀。那时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和鬼子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可首长不仅没批准我的请求,反而把我和一批10多岁的小战士编入部队文工队。  相似文献   

7.
吴明  谷晓丽 《高中生》2010,(31):46-47
许多人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后,都记住了小主人公那张充满稚气的脸,那个面对危险却从容不迫的小八路军战士、机智勇敢的英雄——张嘎。张嘎是否确有其人?我们找到了他的原型之一,抗日战士燕秀峰。  相似文献   

8.
梦想,绚烂     
梦想,你一定有吧?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梦想,而且有两个。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在电视剧里看到,医生、护士为战场上受伤的战士包扎、看病、做手术,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保卫祖国的战士救出来。正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20日下午,我和同学们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进门,天花板上的14口大钟吸引了我,听讲解员介绍,这钟代表抗日战争的年数,让国人勿忘国耻。门对面有一块浮雕,上面有80多岁的老爷爷,也有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手中拿着武器,愤怒地注视着前方。纪念馆里有八路军战士  相似文献   

10.
郑律成所作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全国家喻户晓。这首歌原名叫《八路军进行曲》,在八年抗战期间,无数八路军战士,高唱着这首战歌,冒着敌人枪淋弹雨,向前冲去。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进行曲成了军歌,又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解放军战士,时刻准备反击敢于冒犯祖国的敌人,郑律成浩气长存,功不可没。郑律成先生原是朝鲜族,1918年,出生在朝鲜金罗南道光州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  相似文献   

11.
娘子关前内容提示:一、上路及沿途所见:荒凉、贫瘠的荒山巨岭,敌人烧杀抢掠的罪行。二、敌占区一片凄凉的景象,普通村妪对抗日部队的热烈情意。三、通过封锁区的千难万险,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四、横尸遍山的战区惨象,日寇的疯狂屠杀和色厉内荏。五、顺利离开敌占区,告别护送的同志。六、八路军战士无所畏惧的革命品质和乐观精神。七、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华夏子孙,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历史。在黄河岸边,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渡口上,耸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它日夜镇守在“母亲”的身旁,吟唱着八路军战士英勇抗日的颂歌,讲述着万千童心铸丰碑的壮举……  相似文献   

13.
李芊 《下一代》2010,(11):7-7
今年我参加了第九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朝鲜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其他营员们来到留有志愿军光辉足迹的红色景区和多处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墓地举行祭扫活动,实际的体验和亲身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近几天,我又观看了电视剧《毛岸英》,和之前的活动相对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志愿军战士、对毛岸英叔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三年后,八路军发展到50余万人,国民党当局却不供给武器,前三年每年只给几十万发子弹,平均每个战士一年只有一两发。  相似文献   

15.
勇往直前     
记得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常对战士们说的这样一句话:“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打起仗来谁怕准呀!给我往前冲!”他的部队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才威名远扬,无坚不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狼牙山五壮士》(六年制九册13课)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1941年秋,日寇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诱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最后英勇跳崖,表现了五位壮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为了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7.
由我院首部独立制片,反映大学生军旅生活的两集电视剧《棕榈树》已于今年国庆期间开拍。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广州战士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棕榈、棕榈》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18.
八路军战士李坚带着二十几名小战士和女同志转移,他们一连经过几个无人的村庄,来到一个傍山的小村子,还是不见一个人影。奇怪的是,他总感到身后似乎有个人在跟着。  相似文献   

19.
哥哥入团那天,我还只有扫把高;可哥哥那闪光的团徽,却成了我心目中的珍宝;那金色的麦穗和齿轮啊,把一面火红的团旗拥抱;爷爷常常讲起这面团旗,它在我家几代人心上闪耀…… 老爷爷当年比哥哥还小,平汉路罢工,他举着团旗跑上轨道;老奶奶当年比我也高不了多少,走出校门,挥着小拳头呼喊口号;爷爷举着团旗,和一群游击健儿,在青纱帐里举起了大刀长矛;奶奶随八路军战士南征北战,煤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文跌宕起伏,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掩护转移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