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探讨读者需求与出版责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文化传播和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3.
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最直接体现,学术出版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提出,学术出版尤为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术图书编辑定位的重新思考,反映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现状与问题,并从出版管理部门、出版单位与编辑自身三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以为做强“学术出版”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4.
出版工作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事关先进文化建设,事关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历史经验也说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的出版工作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科技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特色分支,是国家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特殊使命。当前,我国的科技图书出版形势是好的,但是,科技出版工…  相似文献   

5.
国家出版基金是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在财政部的指导下设立的.该基金是我国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之后的又一项国家重大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由国家设立、国家主导,面向行业内外、国内外,它资助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旨在为国家、为当代、为子孙后代创造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09,(18):6-6
彭海文、代杨:我国出版如何走入欧美主流文化市场 武汉大学的彭海文、代杨在《出版科学》撰文说:欧美市场不同于东南亚市场。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较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如武术、气功、中医以及我国传统艺术和语言方面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7.
杨昆 《出版参考》2015,(2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版权资产作为我国以国有制为主体的出版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既是出版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我国出版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出版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出版业是否能够担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出版强国,近年来在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贸易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创新,不仅促使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快速转型,也推动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稳固并加强了本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和思考,为推进我国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出版业的对外开放,目前外国出版企业已全面进入出版物分销领域,中外版权贸易和出版合作也日益活跃.但出版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点,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它还承担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传播本国文化的职能.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对出版业极为重视,在开放的同时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本国的出版业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建成文化强国远大目标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注入了新动能,创造了新条件。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数字资源库。本文立足于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五个重要支点,提出重视数字出版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建设国家数字出版资源库,健全数字出版产业链和数据资产化运营机制,打造智能融合的数字出版新业态,拓宽数字出版安全保护的升级路径,为推动我国文化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闻出版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出版安全的意义非常重大,出版安全隐患不仅危及编辑出版者自身,更重要的是可能给国家、给社会带来灾难性损失。出版安全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意义重大。本文拟就出版安全的有关问题谈点想法。   1.政治与出版安全   出版是有阶级性的。我国的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卿 《出版广角》2018,(8):54-56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和时代发展需求的合力下获得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出版行业却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电子传媒不断发展和移动阅读日益普及等背景下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用文化创意丰富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将出版与文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出版转型、文创优化的完美契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化自信理论的几个重要维度为切口,结合国家形象建设工作,研究中华文化的海外出版发行策略.深入解读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相关的出版作品,在新时期构成海外传播矩阵的有效方式.进而在文字出版物、影像出版物、艺术出版物等领域,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相关因子在海外传播领域的有效构成,并在树立文化自信价值观、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出版传播渠道等维度对我国的外宣和海外出版机构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给文化安全加把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情况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军事战备安全.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所涉及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世界观与价值观、语言的纯洁性、文物保护等等,与出版关系密切.出版物作为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食粮,影响和塑造民族精神,体现国家和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出版物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当它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时,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培养高尚情操;而敌对势力也可以利用它作为反华、和平演变的工具,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一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部分,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不同,它是一种软安全,具有隐秘性和难控制性.具体而言,国家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要防止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活的渗透和侵蚀,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意识观念、国族认同等主要文化因素不被异质文化同化和重塑①.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引发了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在此时代语境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特别是经济和技术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成为了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等各方面热切关注的命题.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的主要内容形态之一,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电视媒介铸就国家文化安全防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08,16(1):36-4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作为文化事业的出版还是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都有自己的文化责任。建设和谐文化是现代出版的社会责任,保障文化安全是现代出版的国家责任,载准文化信息是现代出版的传播责任,规范文化知识是现代出版的基本责任,传播先进文化是现代出版的内容责任。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在文化出版传媒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引起业界的强烈关注.本文分析了这些政策的亮点,出版界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并对出版与金融的进一步融合提出了建议,认为出版企业应高度重视出版与金融的融合,用足、用好政策,以促进出版传媒企业投融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平台;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文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原新闻  相似文献   

20.
孟庆春 《出版经济》2004,(12):72-73
出版产业国际化,实际是一种文化领域的国际间商业活动.即与不同国家的出版机构共同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出版、设计、印制、发行等活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这为出版业参与这种活动、在国际出版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和份额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