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4日,“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婚礼在沈阳举行,众多新闻媒体前往采访报道。 然而,笔者读了哈尔滨某报的报道《幸福的新娘王军霞》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此文中,既看不见婚礼的热烈,更看不到新娘的幸福。通篇是主观臆度、挑拔离间的文字。笔者不禁要问,记者在写这篇稿子时,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 纵观全文,记者除了在导语中把婚礼场面称之为“倒似某个娱乐艺人的新闻发布会”外,其余  相似文献   

2.
马俊仁最著名的弟子——王军霞、曲云霞、王晓霞.一度是中国体坛最耀眼的明星。步“马家军”后尘.田径界也出过模仿马家军训练模式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可惜.这些运动员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
民间有句俗语叫“割草打兔子”,意思是说在割草的时候意外地打到了一只兔子。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有时候也会有这样意外的收获。1995年,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三城会”上王军霞万米夺冠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刊出后.犹如投掷在深潭中的重磅炸弹,在全国产生轩然大波,新闻“轰动效应”可谓大矣!然而,马家军的弟子曲云霞说:“赵瑜与我说的那些都是他自己瞎编的,我根本没说。”马家军的另一弟子王军霞则说:“这本书我已看过,真实性是非常强的.而且还有很多地方我觉得赵老师还是给马指导或者某些人留有很大余地.给了很多面子.还有更严重的东西,根本没有写在上面。”“二霞”的观点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至于赵瑜和马俊仁则更是各执一词。真理只有一个,究竟有无失实的地方呢?看来只有等待“调查”的“调查”了。对…  相似文献   

5.
黄华  黄启龙 《新闻窗》2007,(6):63-65
何谓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人生能有几次搏,壮丽青春为祖国”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整整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富强而奋斗;90年代王军霞夺冠后身披五星红旗,绕场奔跑;  相似文献   

6.
老麦 《出版参考》2010,(12):52-52
传说在很久以前,俄罗斯普斯科夫地区的利雅迪村附近,住着一个叫弗罗霞的姑娘,她爱上了一个叫格里沙的司机。两人就要举行婚礼了。一次格里沙出长途,在外面喝醉了,而弗罗霞坚持在路边等他。可是在格里沙开车回来的时候却把弗罗霞轧死了,他下了车,  相似文献   

7.
新闻阅评     
批评大办小狗婚礼的导向是正确的2005年11月6日10时,北京市三元桥附近的一家宠物摄影店的门楣上挂起了“嘎嘎先生和团团小姐新婚典礼”横幅,两只小狗身着结婚礼服,婚礼进行曲传到路人耳中,它们走完红地毯,有司仪念“结婚证”。足足闹腾了半小时。11月7日北京市有的媒体纯客观地报道了这一新闻,北京青年报以《宠物也要办婚礼婚礼上竟然放国歌照相馆解释试音响》为题刊发消息,对此事提出批评,借目击者之口指出在两只小狗的婚礼上放国歌,太不严肃了。阅评员认为,该报消息的导向是正确的,时下养宠物成风,而且确有一些人“视狗为子”。为小狗举行…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国著名运动员王军霞向自己的家乡辽宁档案馆捐献了她的比赛照和生活照共231张。其中包括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女子5000米冠军的王军霞披着五星红旗绕场跑一周,令全世界华人都激动不已的那一瞬间。  相似文献   

9.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10.
伊人 《湖北档案》2016,(12):44-45
“证婚词”是证婚人在婚礼上,对新郎新娘的一番祝福之词:婚姻合法,恭喜新婚.因此,在几乎所有的婚礼上,证婚人的证婚词都是“美言善词”的.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它“别开天地,另创一家”,被誉为“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多彩的舞台,那么婚礼就是人生舞台上最绚丽动人的一幕。听说咱们中国也有了空中婚礼、水下婚礼,就没听说有什么大堤上的婚礼,然而就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长江抗洪斗争中,真的举行了一场同样是史无前例的“大堤上的婚礼”。新娘是绍兴邮政局职工,新郎是当地驻军的雷达站站长,新郎随部队开赴江西九江抗洪,为了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是“终身大事”,举办一次热闹风光的婚礼是“头等大事”。随着婚礼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婚庆产业成朝阳产业。在上海,每年结婚新人超过12万对,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有近万对新人举行婚礼,婚宴费用接近1个亿。与此同时,一种新人只办证、不举行婚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苇子 《新闻天地》2004,(10):42-43
李平身高2.1米,詹碧珍身高1.97米。在四川新津县,这对在贫困中自强不息的“高个子夫妇”为了拉扯15岁的养节衣缩食,将微薄的收入供养养女,相濡以沫14年,竟然没有举行婚礼。当15岁的养女得知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后,在学习之余悄悄捡了一年的废品,但当她得知自己辛苦积攒的400多元钱对于举办一场婚礼只是怀水车薪时,女儿无奈拨通了成都一家媒体的电话。成都人感动了,市民纷纷为这对巨人夫妻“经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15.
李晶  庄伟 《新闻天地》2010,(2):12-12
2009年12月23日晚,深圳五洲宾馆,一场婚礼在此举行,宾馆大门口,摆放着“欢迎参加我们的婚礼&李晏联婚”引导牌,下面还标着英文名“ZI&KAN”。这对新人主角,就是有当今“网坛金花”之称的晏紫和香港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贤义的儿子李圣根。洁白的婚纱、甜蜜的笑容。这比任何一座大满贯奖杯都能更加衬托出晏紫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裸婚”一词兴起于2008年的互联网,是对当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的概括。“裸婚”的主体是正步入婚恋高峰期的“80”后,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的社会现状.“裸婚”成为他们节省婚礼成本.追求婚姻独立的选择。在望房兴叹的《蜗居》后,《裸婚时代》的播出迅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从传播学角度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奇婚礼     
西方国家不少人喜欢寻求刺激,挖空心思搞出一些标奇立异的玩意,就是作为人生大事的婚礼,也不例外。26岁的新郎泰赫逊和22岁的新娘希嘉,原是马戏班“空中飞人”的搭挡,他俩决定在结婚那一天,一显身手,举行“空中”婚礼。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乐平市《乐平报》社记者詹晓东,因为拍摄一组当地群众聚众赌博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领导查出之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把他调到乐平市供销社的一个下属单位。同样,浙江富阳的《富阳日报》记者王军缸因为写了好几篇“出富阳洋相”的报道。特别是1999年11月举报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假报事件”,有关领导也曾打  相似文献   

19.
曲辰 《湖南档案》2010,(7):44-44
湘潭代代相传的旧式婚礼,有一套固定程序。而婚礼中的“赞”贯串始终,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赞”就是对新郎新娘的赞美、祝福,也含有逗趣逗乐的成分。说“赞”的人,相当于现代的“主持人”,一般要求口齿伶俐,有一定语言艺术。这样的人才,农村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20.
最近,北京某报刊载了近一个版的摄影报道《生死婚礼》,说的是重庆有一对相恋4年的男女青年,就在两人山盟海誓、相互承诺终身的时候,女青年因心肌炎猝发而死,男青年一往情深,随即宣布同女青年“结婚”。在一家婚庆公司的主持下,活着的“新郎”同死去的“新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生死婚礼”:捧相册、撒花、戴戒指、接吻,向双方老人行礼、献茶,应邀而来的伴郎伴娘和亲朋好友也认认真真地按照各自的角色演绎了这场罕见的“生死婚礼”。 这篇报道,笔者最初读着、看着也是颇受感动的:相亲相恋的一对好青年,可惜命运不佳,一方因病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