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陵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特指问句是指说话人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问句。比较普通话,高陵方言的特指问句表现得更为多样。在高陵方言中,一般多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状况等;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咋向、阿搭、多、阿、啥、咋、几”。有时也用含有“哩”的问句进行特指询问;有时用含有“啥”的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对作者的母语--安徽省来安县南部圩区话(下文简称为"来安南部方言")的疑问代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共时对比。从而总结了来安南部方言乃至江淮官话在疑问代词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德阳方言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从词类角度列举了德阳方言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七类词中德阳方言的一些现象,并列举了德阳方言的一些独特短语和一些其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6.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项基本的任务,而为了在我们天水这个具体的方言区更有成效地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对天水方言同普通话的声、韵、调各语音要素作一些对应的比较研究.本文就天水方言的声调作一初步探讨.从整个汉语言看,天水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中最主要的关陇方言的一分支,它同关中方言有更密切的关系.从地域范围看,天水方言不仅包括天水市属各县区,并包括其北的通渭、静宁、庄浪一带县份,即实际包容了陇山以西,西秦岭以北,整个牛  相似文献   

7.
运用韩礼德的连贯、衔接及夸克的显性回指理论重新对维吾尔语"bu/u"类指示代词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以真实文本为语料,详细探讨"bu/u"在篇章分布中的显性回指功能及"bu/u+NP"与篇章回指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已具备了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疑问旬类型,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大量使用假性疑问句和疑问度最低的真性疑问句是<颜氏家训>疑问句运用的显著特点."那"、"若为"、"几许"、"多少"、"早晚"等是<颜氏家训>中出现的新兴的疑问代词,只是尚未得到普遍运用,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尖音字就是精系齐撮字,读[ts-,ts‘-,s-];团音指古代见溪群晓匣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团字就是见系齐撮字,读[t(?)-,t(?)‘i、(?)-].近代语音的一大变化是北方话绝大部分地区尖团音混合而不再分.即在约十八世纪以前,不但齐撮呼的见溪群晓匣已经变了[t(?)-,t(?)‘-,(?)],连精清从心邪也变为[t(?)-,t(?)‘,(?)]了.不过见系齐撮舌根音的舌面化比精系齐撮舌尖音的舌面化要普遍得多,而精系舌尖音在北方的极少数地区还有保留,即这少数地区还有尖团音问题.在这些保留尖团音的方言中情况又有不同,一种是见系保持[k,k‘,x]精系保持[(?),(?)‘,s],如胶东半岛方言;一种是见系齐撮字已经变了[t(?)、t(?)‘,(?)]而精系齐撮字仍然保持[(?),(?)‘,s],如吴方言;还有的尖团音都各自变为一类,如晋东南阳城方言尖音是[t(?)-,t(?)‘-,(?)-],团音是[c-,c-‘,(?)‘-].l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有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你"字,在<金>中有时也写作"恁".这个"你(恁)"当是山东方言中表示远指(有时表示中指)的指示代词"乜"的早期记写形式,多数情况下相当于"那".二书中指代词"你(恁)"的被发现和被揭示出来,不但对于山东方言中指示代词"乜"的源流演变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二书的校勘整理和作者的考证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尉缭子》中的代词按意义和功能可以分为3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12.
甘谷话中读作[ ]、[ ]、[ ]、[ ]的一些字,有着与上古汉语极其密切的继承关系,其生成过程,介音-i、-W向辅音靠拢,相关声母颚化是基本特征。甘谷话的这些特点表现出它自身的古老血统,这些语言标本有着十分宝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像雪花天上来》是一首让人一听难忘、百听不厌的爱情歌曲。歌词运用动感的意象以及疑问、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那种发出了爱的呼唤却得不到回应的感伤及对爱的诉求与执着的强烈情感,从而引发听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阐述提问的目的确定、提问方法的设计和提问技巧的应用,结合巧妙地追问,使提问这一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效果大增;互动提问,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l]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揶][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专家与初级教师的课堂发问类型、候答技巧及理答技巧,为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及增进初级体育教师快速成长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拍摄及运动图像采集法,详细观察并统计两类体育教师每人各4堂体育课的发问行为.结果:(1)两类体育教师发问类型均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其中专家教师在单节课发问数目、分析推理及评监批判性问题的发问率显著高于初级教师,而想象创造性问题的发问率则相反;(2)体育专家教师单个问题平均候答时间短于3秒,但却显著长于初级教师单问题均值,其中"教师指名对象"及"教师自问自答"是两类教师最常用的候答技巧且不存在候答时间上的差异,而在"教师重述问题"及"教师一问多答"候答技巧中,教学专家的候答时间明显长于初级教师;(3)理答技巧中,专家教师单节理答问题总量明显高于初级教师,且理答技巧运用最多的是"给予指导性答案"及"建议一个特别的活动";(4)与非专长课相比,体育教学专家在专长课中有更多的发问行为,更多地运用评监批判性提问,更多地使用一问多答,更多地给予指导性答案. 结论:初级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专家的发问类型、候答技巧及理答技巧三方面差异明显,故初级教师适当观摩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昆明方言是云南的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以往学者对昆明方言单字调的研究均为传统的“听音笔录”法,本研究首次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探索到昆明方言的4个单字调:阴平(33)阳平(31)上声(53)去声(41);在老、中、青三代及不同性别昆明人的单字调比较中,发现昆明方言的声调格局存在年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文奥运"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困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内源性冲突"与"外源性冲突"引发的"人文危机",可以概括为: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突出、强化了奥林匹克主义原有的和谐思想,弘扬了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重新彰明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原则;为遏制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异化,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为协调参与主体的不同利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运行模式;为解决、处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的种种问题和诸多矛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基础;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随着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必将使中国文化成为发展奥林匹克实践,补充、丰富、完善奥林匹克理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