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集体人格”这一概念源自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指向人类精神的深层领域。教师集体人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埋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存在于人们集体无意识沉淀之中教师的集体经验、情感与品质。从中国教师集体人格的向度解读“大国良师”:一方面诠释中国所需教育人才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和大境界;另一方面表明良师乃有良心之师,兼具良好的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良师乃有良知之师,自觉践行师德并保持高度的道德敏感性;良师乃追求良质之师,这是良师最为可贵之处,即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一种对于“好”的追求,这是一种精神态度,永葆教师工作的向上、向好。中国教师“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可从教师角色期待的历史嬗变中探寻、在教师隐喻文化的不断变化中凸显、在历代教师楷模的光辉形象中体现。“大国良师”集体人格培育核心在教师精神养成,源头在师范生培养,重在良师基因孕育,关键在教师教育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2.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教师出现人格缺失的现象.教师人格是具有多维结构的统一体,教师人格健康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教师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主体的自我实践,自我修养是教师塑造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同时担负着多种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育的研究者等。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所担负的责任,并努力实现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更新、职业道德、学科研究、人格修养等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提高,加强自我修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方益权 《教育探索》2002,1(7):97-99
当前,在教师人格形象的社会定位和教师的自我定位上,都存在很多误区。深入研究教师人格形象的科学定位,努力使教师人格形象的社会定位、自我定位和角度定位科学地整合统一,不论对教师群体和个体的人格完善,还是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1.调整一份心情,收获一种期待。教育是一种期待,教师总是期待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期待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应以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6.
保永成 《甘肃教育》2014,(13):22-22
正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其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当今,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提高,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承担的来自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面对压力,教师要学会自我疏导心理压力,主动维护身心健康。一、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有位名人说:"人生在世要恪守三条:对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仍需重视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时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的真谛、大学的本质、使人生走向成功、提升人格的魅力都要求大学教育重视和加强人格教育。在大学,有效的人格导向应是教师的学术人格、教学人格、管理人格、伦理人格。如果我们大学教师能积极地建设自我、读懂学生、简约管理、实际帮助、珍言关怀,我们就能够逐渐建设起学生的人格大厦。  相似文献   

8.
教师人格作为一种职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随着教育地位的不断提升,教师人格的现代价值将更加凸现。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教师应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兼具。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人格育人具有隐性、间接、渗透、协同和长效的特点。人格育人是我国的教育传统,近代一些著名教育家及著名中学都大力倡导并践行人格教育。推进人格育人,国家层面需抓实师德师风,学校层面需形塑优良文化,个人层面需注重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0.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