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2010     
《语文学习》每期的封面上,都印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这个判断在逻辑上看似大有问题.因为外延相等的概念,其内涵必然相等.而“生活”的内涵与“语文学习”的内涵显然不等。  相似文献   

2.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它说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确实不以为过。广阔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如果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教育家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仅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之所需,更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所需。因此,我就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从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家给予“语文”的解释可谓多矣,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 提到学习语文,以前通常以“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概言之,更有一句传诵广泛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9.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语文学习走进乡土、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贾琦 《贵州教育》2011,(Z1):23-32
写在复习前美国心理学者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之所以受到普遍认同,乃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谛,还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则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是语文的根基,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流行歌词正是很多同学经常接触的语文现象之一。一首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人们不仅喜欢它美妙的旋律,也赞赏它那打动人心的绝妙好词。优秀的流行歌词以高度的概括性和极简省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流行歌词与诗歌不尽相同,但和诗歌一样包含了最自由、鲜活、灵动的语文质素在里面。现在,就让我们投入其间,阅读生活,发现语文。  相似文献   

12.
26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我的语文教学观,简言之,就是:生活课程、生态课堂、生成素养、优化生命。一、生活的语文课程才鲜活有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生活属性特征。语文的属性特缸决定了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是语文的本源,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无形而开放的语文课堂。实践证明,一个也许没有多少语文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13.
葛剑 《语文天地》2011,(12):37-37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和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道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也说明了语文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掘利用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这一重大课程资源是我们走向“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其实际操作与运用成功与否,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认识,主体性综合性学习重视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素质。为此,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的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语文课如何与生活有效对接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183;B&;#183;科勒涅斯的话。这句话在我国语文界广为传诵。它高擎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旗帜,有力地影响着人们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这句话呢?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学应走“大语文”之路云南安宁县连城中学薛艳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具有最广阔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大到整个社会,即是说,语文是课外有课,不学却学。因此,早在8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