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校大学生是"蚁族"的潜在群体。他们对于"蚁族"的认识与思考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未来就业的选择性。调研表明,大学生对"蚁族"拼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选择成为"蚁族"的被动性原因占主流。大学生对"蚁族"生存现状的担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蚁族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理应得到高校的重视与关心。蚁族问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紧密相连既体现于部分大学生毕业即成蚁族的现实,又体现于蚁族问题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认识与选择的深刻影响。科学应对蚁族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主观上避免蚁族群体的产生;其次,要以毕业生为本,及时更新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再次,可以创建高校后大学时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尽可能地为蚁族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后,还可以通过在蚁域创建社区服务站、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险、优化蚁族保障房申请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蚁族"——以"80后"为主题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低收入群体,在繁华都市的深处忙碌着,他们不肯轻易言弃的拼搏,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检讨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启示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和社会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校漂"、"蚁族"等毕业生群体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群体之后的又一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产生的。他们的存在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效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校漂"、"蚁族"视角来透视高校毕业生的尴尬境地以及给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狭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近年来"蚁族"现象引起了各界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  相似文献   

7.
"蚁族"、"候鸟族"、"啃老族"、"恐归族"等社会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毕业生生存困境,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自信培养,引发价值危机。高校教育应根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育策略,将大学生自信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80后"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当代大学生都必须具备创业精神,本文通过分析"8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创业精神的实质,对"80后"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创业精神提出了一些建议,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功的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0.
阙明坤 《教育》2013,(20):10
七月热情似火,毕业离情浓浓。又是一年毕业季,90后大学毕业生纷纷告别大学生活,开始新的人生征程。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许多大学生原本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哪知社会如此残酷,等待他们的是蜗居、蚁族、北漂、待业、像廉价大白菜一样被挑来挑去,无情的就业环境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面对如此反差,不少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陷入迷惘彷徨,自暴自弃。或通过酗  相似文献   

11.
雷雁  周乃富  凌宝慧 《考试周刊》2011,(54):216-217
近年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严峻,一些传统的热门专业也被划为"红牌"专业,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大学生缺乏的技能和实践锻炼无疑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高职院校的测试驱动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三段式"实践性的教学法在测试驱动开发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一些值得尝试的具体解决方法和建议,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师改进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帮助他们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2.
齐智慧 《考试周刊》2011,(32):197-198
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产生很大差距;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社会宠儿",相应的变为在就业方面的弱势群体,这一转变必然导致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错误或消极观念进一步导致了就业难。因此,找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从“蚁族”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连年递增,就业难、就业水平低促成了“蚁族”的诞生。从“蚁族”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家政策保障,企业、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引导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的低迷萎缩让就业问题变得异常严峻。"蜗居""蚁族"等社会问题更使解决大学生就业变得迫在眉睫。为此各大高校分别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辅助大学生顺利走上职业之路。这不仅是教育变革的一部分,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并且这对于调整就业市场,稳定社会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和举足轻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蚁族”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该群体规模庞大、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分析“蚁族”群体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从政府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中小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大学毕业生有效分流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解决“蚁族”群体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7.
"蚁族"现象是社会目前的一个关注焦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蚁族"阅读与信息获取都息息相关,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蚁族"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具有适切性,传统媒体也应发挥自身特性,二者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关注"蚁族"这一"分众"领域,进行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8.
"蚁族"现象席卷全国,让漂泊在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们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科学地认识"蚁族"及其形成原因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从而期望在三条路径上解决"蚁族"的本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毕业的到来,无数中国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境地——"蚁族"、"蜗居"等这些曾大肆流行的网络词汇足以揭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其实,不光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也同样在为工作奔波。外国大学生们热衷于何种工作,他们对找工作是否有独特心得和可借鉴之处?马上就来看看各国毕业生是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梦想照进现实是否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热点和国家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蚁族"的现状充分的印证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在国家就业体制不断改革的洪流之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备受重视.具体包括对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就业形式,为学生提供稳固的就业渠道,这些都是现代高校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