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8):44-48
以高铁开通为一外生冲击事件,将2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分为实验组和处理组,研究了高铁开通事件对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呈现由集聚经济向集聚不经济演进的态势;高铁开通可以显著地增进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并通过城市规模、投资效应、人力资本作为中介机制实现效率提升。服务业集聚规模提升不构成中介机制,优化结构、合理分布是高铁开通促进集聚效应正向释放的根本原因。高铁开通的站点数量对服务业集聚和生产率具有加速作用,高铁站点的分散化、郊区化应成为规划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曾经公开表明,中国对于自己的高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而,就在“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试验运行中时速最高达486.1千米,再创世界记录时,国外关于“中国高铁抄袭论”的声音也不期而至。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国外关于“中国高铁抄袭论”更是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4.
高铁开通后,一部分人便选择高铁出行,从而会使得高速公路的车辆有所减少,进而减缓了高速公路车辆通行压力。文章以2008年开通的胶济(青岛-济南)客运专线为例,选取经济与人口下的7个二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出行指数,然后基于城市出行指数建立了青岛-济南两个城市之间出行量预测的引力模型,预测了高铁开通时间节点(2008年)后假设高铁未开通时的高速公路客运量。最后将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济南高铁开通后,高速公路运客量降低了约5.77%,即高铁的开通减缓了高速公路通行压力,且减缓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年赚百亿的京沪高铁,平均卖一张票利润有多少?中国高铁的盈利速度在世界上堪称"标杆"。2008年开通的京津高铁;2010年开通的沪宁、沪杭高铁;2011年开通的京沪、广深高铁;2013年开通的宁杭高铁,均已实现盈利。据财新报道,中铁总确认京沪高铁准备上市,并已选定券商。2017年,京沪高铁净利润已过百亿。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12,(22):6-6
京广高铁全长约2200公里、是纵贯中国南北的快速客运大通道。2009年12月,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2012年9月,京广高铁郑武段开通。至此,京广高铁只剩京郑段尚未开通。待全线打通后,北京至广州全程缩短至8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7.
, 《发明与创新》2013,(2):50-51
2012年12月26日,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线路京广高铁成功开通,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那么,"贴地飞行"的高铁动车组能跑多快?怎样确保运行安全?出现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置?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制造的CRH3系列动车组承担主要运力。据了解,CRH3系列动车组创造并保持着"世界铁路运营列车试验最高速"纪录。新一代CRH380BL高速动车组更是  相似文献   

8.
迅捷 《金秋科苑》2011,(12):74-75
目前,京沪高铁正在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行试验,6月底将开通运营。京沪高铁所用列车分别为中国南车生产的CRH38OA和中国北车生产的CRH380B。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流动视角下高铁与城市创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5)
分析了高铁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机理;将高铁开通看作一项自然实验,使用权威机构发布的城市创新指数与城市高铁开通情况进行匹配,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使用事件分析法检验了平行趋势,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开通高铁能够显著提高城市整体创新能力;由于大城市的强虹吸效应,高铁开通后大城市的创新能力增长较快;由于高铁促进了城市间面对面交流,小城市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溢出,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铁路规划与企业选址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21,(2):38-45
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7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变迁视角探究高铁开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估计(DID)和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估计(PSM-DID)等方法对高铁开通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存在异质性;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从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高铁开通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同时,高铁开通能够缓解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30日15时,设计时速350千米、全长1318千米,世界运营速度最快、里程最长的高铁——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不仅是百余年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新的奇迹,同时,也将世界高铁技术带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高铁在我国高速发展,高铁线路相继开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快速发展,对航空运输产生了一定影响。高铁与航空比较,高铁相对航空票价便宜,飞机场一般都比较偏僻,短路程高铁更有优势,长距离飞机速度更有优势。主要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对民航运输的优势分析、航空运输行业应对高铁发展的措施进行阐述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希望为研究高铁发展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迅捷 《今日科苑》2011,(12):74-75
目前,京沪高铁正在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行试验,6月底将开通运营。京沪高铁所用列车分别为中国南车生产的CRH380A和中国北车生产的CRH380B。近日,记者率先赴南车青岛生产基地,揭开京沪高铁CRH380A列车的神秘面纱。漂亮车头"偷师"长征火箭CRH380A动车组的车头被誉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铁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知识产权是我国高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为敏感的问题,全球高铁市场迅猛发展,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还是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高铁"新兴成员",都对高速动车表示出浓厚兴趣。为使我国企业了解高速动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全球专利布局,本文以高速动车技术领域全球专利文献为基础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中国高速动车技术专利布局给出建议,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进行预警,以便相关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相关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尽早实施专利战略,以保护已有的技术优势世界上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装载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核心部件的高速动车组,飞驰在京沪线上,书写着千里京沪半日还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21,(3):22-28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DID方法探究了房价上涨、高铁开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与劳动力空间错配呈现出U型关系,而高铁负向调节房价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即开通高铁的城市,房价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较小。中间机制结果表明:高铁通过提高城市间的就业可达性,创造了职住分离的条件,从而能缓解高房价带来的劳动力空间错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对房价与劳动力错配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于1909年开通。110年后,在曾经的京张铁路西直门车站、今天的京张高铁北京北站驶出了世界首条智能高铁——2019年12月30日上午8时30分,首趟发往太子城站的G8811次高铁列车向北飞驰而去。机器人帮运行李,智能导航将旅客直接导航至检票口  相似文献   

18.
在探寻高效简捷的列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方面,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技术创新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上,以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高速铁路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断研发出新型的高速列车,且速度越来越快。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高铁正在重塑我国的城市与区域格局。测度高铁建设的时空效应,可以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PSM-DID方法考察高铁开通前后城市创新产出变化,识辨高铁网络下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在全国层面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创新水平,但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即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创新产出,而对中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中小型城市的创新水平,而对沿线大型城市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呈现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创新的溢出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铁成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高铁网络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高速铁路是带动国民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十三五"时期,高铁列车整车集成水平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世界速度",俨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它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啸而来,改变着中国,同时也震撼着世界。然而,中国高端装备崛起的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