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从洋务运动时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萌芽,经历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深化,在民国时期形成制度化。山西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三所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之一,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其科学教育开展状况与特点,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承戊戌时期维新志士掀起国人创始近代学会的高潮而发轫,折射着晚清以降"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表征着新式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其专门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辛亥革命时期,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的新式教育全面展开;教育体制得以革新;实践教育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变革直接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对当前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04年,铜陵县依据癸卯学制,在城东明伦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标志着铜陵近代化教育的启动。从1904年到1938年11月,是近代铜陵教育发展的主要时期,文章对铜陵近代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其折射的时代特征,发现时代特征是其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这一别具一格的公费留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他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今天中国教育改革的转型期,对张之洞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县知事的监督管理,袁世凯政府时期逐步建立了知事惩戒制度.本文拟从制度创立、主要内容、运作情况等方面,来探究袁世凯政府时期的知事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宣布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科,这是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重要变革,这一举措从形式上解决了传统经典教育与近代修身教育的冲突,也引发了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存废之争。近代传统经典教育正是在艰难嬗变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经典教育也成为近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军阀的吴佩孚,在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领域等方面,但作为秀才出身的他对近代中国教育也非常关注,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忠孝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倡导"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推崇男女并重的女子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推动了西医教育的发展,且最初只是针对男性的教育;清末出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兴办女子西医教育,民初女子西医教育建制化完成;女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化发展造就了早期的女医群体,冲击了中国固有的职业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方杂志》创刊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教育变革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教育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该刊对清末时期近代教育普及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对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和思索,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设置了国际法教育,开启了近代法学教育之路。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西学,法学教育全面兴起,到20世纪初晚清新政期间,借助修律活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均取得飞跃发展。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肇兴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自救图存抵御外侮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培养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促进中国近代法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因缺乏本土性,移植色彩浓厚,又带来诸多弊端。反思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有助于当代法学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单士厘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并用著述独立表达自己见解的新知识女性,大力批判传统教育、重视女子教育、提倡文明开化,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古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倡新学、反对旧学,主张继承民族优秀教育遗产,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提出教育为民众服务、与生产实践结合,强调青年品德行为的养成和严格教育管理;其丰富的思想是我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既蕴含着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表现了中国书院教育鼎盛时期的学术灵魂,又吸取了近代西方科学的教育思想,闪发着某些现代化的火花。刘古愚的教育思想是爱国、富国、强国的思想,应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史册上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严复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他们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发表了大量的著述 ,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教育思想 ,因而他们也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教育家。康有为、严复由于各自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实践的不同及思想认识的不同 ,所以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以萧友梅为主的一批爱国音乐家们率先在各地创办了多所新型音乐机构。正是老一辈音乐家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欧洲传统唱法的种子在我国贫瘠的音乐土壤中生根发芽。而新型音乐机构无疑是近代专业声乐教育发展的根基,是西洋声乐传入我国后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加速器。这种唱法的传入为中国声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唱法相互借鉴和吸收。近代专业声乐教育之发轫奠定了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翻开了中国声乐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身体作为历史、社会、文化及教育的载体,始终处于生成之中。在中国近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体育教育场域中的女子身体呈现出多种生成形态:健体强国取向的从属身体、国民身份与男女平等取向的觉醒身体、健康健美取向的塑造身体、师资培养与运动竞赛取向的专业身体。女子身体的生成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实现的,取得民族独立、推进中国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话语并不是唯一动力因素,女权运动及教育近代化发展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其间,束缚与解放、被动与主动共同存在,表现出女子身体生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使我们从另一种视角认识了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展现了其立体、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