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内容整合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光海  谷泉 《网络传播》2006,(10):22-25
新媒体从本质上说无非是新的内容发行平台和分销渠道,随着手机,MP4、IPTV等新媒体的崛起,内容本身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未来新媒体上承载有商业价值的内容一定是为它们量体裁衣的新内容,未来内容提供商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制作优秀新内容能力的较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当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手机电视逐渐成为"新宠",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尽管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来看,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克隆传统媒体内容、节目内容缺乏创意、传播内容未能与主力受众群的需求相吻合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电视传播要不断进行创新,尽可能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手机电视节目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玮  李胜 《声屏世界》2009,(12):24-25
手机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 目前,手机电视在内容提供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电视节目资源为主,这显然不适合手机电视用户的口味。真正的手机电视业务内容应该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手机电视必须实现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4.
电视看似被新媒体所冲击以致失去大量受众,但其实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载体的转移使电视机不再是电视的唯一播出平台.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传统电视节目必须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找到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受众期待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是手机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新型媒介形态,手机电视通常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近几年来,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迅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手机电视这一新型媒体进行传播学的解读,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及解决对策,对促进手机电视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关手机电视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视内容的建设这两个领域,是基于使用者愿意主动接受手机电视业务,从而展开对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讨论。然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用户会愿意无条件的接受手机  相似文献   

6.
刘丹 《东南传播》2014,(12):4-8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也改变着人们获取内容的渠道,手机由最初的通讯工具变为集娱乐、学习和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终端。随着Wi Fi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机电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从MPA模式(mobile phone appropriation)出发,根据受众的群体特征,着重分析手机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考量手机作为一种常用媒介终端应当如何与电视终端无缝连接。只有当手机电视突破技术与制度的藩篱,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对于"电视"的高清、流畅等特点的需要,才能实现其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北京电视台7月30日对外宣布,北京电视台手机电视正式开播。目前,北京电视台手机电视计划分三步走,分别是第一阶段为奥运服务阶段,在奥运期间免费向手机电视用户传输播放与奥运相关的资讯、服务等节目;第二阶段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实现手机电视商业化运营,推出更符合北京受众的节目内容第三阶段为未来将进一步提供广播式手机等播放模式。  相似文献   

8.
汤伟 《新闻前哨》2007,(4):76-76
手机是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在未来的5至8年,3G手机普及之后,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对比眼下空洞的内容服务、仍旧模糊的发展模式以及总不明朗的3G局势,手机的媒体之路似乎有些飘摇不定。随着3G技术的成熟,3G手机已经突破了多媒体功能的局限,拥有对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强大的支持能力以及在线影视、阅读图书等多种多样的流媒体业务。3G手机的发展势不可挡,如手机电视的出现。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手机电视的发展与开拓。一份来自咨询机构Informa的调查报告指出,到2010年由于3G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将约有1.25亿用户使用手机看电视。在中国,手机电视如火如荼。有预测说,到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将达到505万左右,使用手机电视业务按平均每户每月支出30元计算,年收入将达18亿元。  相似文献   

9.
手机电视对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随身携带。①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来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将传统电视节目简单搬到手机上是不能发挥应用特性的,必须进行改进和重构,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有计划地为不同平台设计相应环节,从而构成手机电视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又是以形式、内容及生产三个层面来构建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成熟,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被现代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可能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读报纸、读书、欣赏音乐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从电子书到数字报纸,从电脑阅读到手机阅读,未来将在手机上形成随身“书报亭”。  相似文献   

11.
在手机报已经普及的今天,手机电视在国家标准出炉之后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以来内容制作是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手机电视的发展也不无例外。现阶段我国手机电视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电视内容;二是自制电视内容。目前手机电视是以将传统电视内容搬上手机屏幕为主,主要分为新闻资讯和娱乐两大类。手机电视要想以内容取胜,突出差异化传播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必须在自制节目内容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2.
手机电视是媒介融合的产品,作为广电业和电信业新的业务增长点,手机电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手机电视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手机电视的出现是又一次技术改变生活的证明,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手机电视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对于任何媒体和技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2.0时代的到来和3G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手机电视和手机网络的发展已成为业界.学界乃至政界关注的热点。在一年一度的全美电视节目展(NATPE)上,手机电视不期而然地成为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欧美传媒公司在2008NATPE上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手机电视服务内容相比,国内手机电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缺乏动力,且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本文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手机电视的“引爆点”。  相似文献   

14.
李翔 《视听界》2008,(3):70-71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具有视音频信号接收和播放功能的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应用。手机电视是三网融合的领跑者:手机本身具有通话功能,是电信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手机发展到3G之后就可以实现无线宽带接入,把计算机网络也集中到手机平台上;手机这个被人们称为个人信息终端的设备,将在手机电视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肩负着革新信息交互生态环境的重任.三屏合一是大势所趋,跨平台业务中,手机电视是最主要应用之一.然而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因身陷技术、内容、市场等重围,发展速度缓慢,前景也并不明朗.3G时代发展手机电视的核心策略在于“内容为王”,只有在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以此凸显手机媒介的比较优势,才能抓住机遇,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6.
手机电视(Mobile TV),指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传输电视内容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它可以使我们“在手机上看电视”。我国早在2002年开始接触“手机电视”概念。2002年N2007年广电行业和通信行业一直在进行手机电视技术和业务的试验和推广工作。2008年是手机电视大发展的一年,由于广电总局的力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拥有了成熟的芯片和终端,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现在CMMB已经拥有近100万用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手机电视参与了奥运报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拥有的受众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本文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传播内容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手机电视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新兴形式,扩充自己的力量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手机电视的节目形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电视技术的定位和实现是短期就可以解决的,但对其内容和节目形态的探讨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本文从手机电视节目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物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应当具有的不同于其它数字新媒体的内容特征.视频内容充分发挥了手机的便携性、交互性和使用的广泛性特性,将使手机由传统媒体的补充走向独立媒体.  相似文献   

19.
韩美手机电视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韩国美国手机电视的商业运营情况来看,手机电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媒体。借助SWOT模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考察韩美手机电视商业运营的实际情况,为当前国内发展手机电视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郝雨  王祎 《现代视听》2012,(1):58-61
本文从镜头画面的图画感与叙事感、镜头编排的独立性与整体性,镜头内容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及节目方式的互动性与单向性上对手机与电视视频的镜头语汇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手机视频刚刚起步。它和电视视频有相同,也有许多差别,要注意区分,并在实践中对其理论和方法不断总结,形成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