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剧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之一,其对外传播需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翻译,而戏曲剧本以短对话为主,因此两者适配度较高。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从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分析石逸莉的《梁祝》译本,探寻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戏曲翻译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借此为戏曲和越剧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94):22-23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基础,总结出英语介词转译的规律和技巧,对英汉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人旨在分析卡特福德转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主要选用法语名著《包法利夫人》两个汉译本中的相关例证,主要从范畴转换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具体阐释了这一理论在法译汉中需要进行的一些符合汉语行文习惯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移理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中英文版本,以找出解决法律文件译本不足的问题的途径,提高机器翻译法律文本的可行性并提高译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卡特福德在1965年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将翻译转换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对英剧《南方与北方》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李馥言 《英语广场》2023,(17):21-24
《长津湖》自上映以来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该电影在西方电影市场的成功与优秀的字幕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外国观众可能会在欣赏中国影片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从层次转换和范围转换出发,研究电影《长津湖》的英译字幕,以期为国产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翻译转换理论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由著名语言学家卡特福德提出。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以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的出租房》的汉英文本为语料,探究文学作品翻译中发生转换的过程,以求为今后的作品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翻译转换理论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首次提出。此理论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式的转换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细致地描述了翻译的转换过程,促进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中撷取典型译例,分述这两大类转换的各个层面,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晓蕾 《培训与研究》2008,25(4):128-130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文译本,来看不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不同选择,通过比较,找出更加适合此类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为今后更好的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文译本,来看不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不同选择,通过比较,找出更加适合此类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为今后更好的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本的学科,对文本的语音、词汇和篇章的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同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翻译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本文运用文体学的理论,对《回乡偶书》几个英译版本比较分析,探讨译本的含义和美学价值以及诗歌英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交通英语文本属于阐述性信息文本,其翻译注重意义的表达,旨在准确地传达信息。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语义对等,在必要时,可牺牲形式,这对城市公共交通文本英译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该理论由两部分组成,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本文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英汉翻译实例,对范畴转换中的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加以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翻译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翻译转换的概念是由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在其1965出版的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介绍,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试从句式转换这个角度来探讨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国际语言服务包括医学翻译服务也亟须升级。本文以英文医学文献《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为例,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对医学专业文献中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作品,其中文全译本主要有金陡译本和萧乾译本两种.金译本<尤利西斯>被评论家称为"忠实原文而不够灵活".其实,创造性翻译的运用,是金译本翻译的真正方法,其翻译并不拘泥或是"直译",而是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非常灵活地传达文学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得到各界的认可,在散文翻译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本文旨在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英汉两种语系的特点,从层次转换(level shift)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角度赏析张培基先生的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重申翻译转换理论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翻译文本是阐述性信息文本,其翻译以实现传递信息为主。根据汽车翻译文本的功能和语言特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利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提出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包括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与内部体系转换)等策略,可以有效化解不同语言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有助于译者将源语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百科全书。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红楼梦》的英译本不断增加,人们对它的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译本质量对文学作品来说尤为重要,好的译本往往更能传达原著作者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本文拟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究。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和精神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增译、省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才有可能使文学翻译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该文以《花园茶会》三个中译本为例,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三个译本发现,就具体字词、句子和段落而言,各译本的忠实度不一,存在多处不忠实于原文意义或风格的情况。忠实的译本能更好地传递原文的事实和精神,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对文学翻译忠实性的讨论无疑能促进文学文本翻译实践,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围城》内涵大量文化负载词,展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本文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通过“三维”层面浅析小说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体分析译者莫宜佳的适应与选择,进而得知莫宜佳在翻译实践中符合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直译、替换法和增译灵活地处理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有利于助力德国读者知悉中华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