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一家公司的钱物被盗,侦探知道当时只有甲、乙、丙、丁四人在公司,便把他们找来询问。四个人这样回答:甲:(1)这不是我偷的;(2)我离被盗的钱物很远;(3)丁知道是谁偷的。乙:(4)东西不是我偷的;(5)上班来我不认识丁,(6)这一定是丙偷的。丙:(7)这难道是我打碎的吗?(8)这是丁偷的!(9)乙说我偷了东西。丁:(10)这不是我干的;(11)甲偷了东西;(12)乙可以给我作证,因为他从小就了解我。侦探推理后,知道每一个人的三句话中有两句是真的,一句是假话,但他很快便找出了偷东西的人。这到底是谁呢?C小偷究竟…  相似文献   

2.
甲:昨夜我受了点风寒,乙:课堂上我咳嗽一声上来一口痰,丙:为抗非典不能随便吐,咋办?丁:吐纸片上。乙:昨夜我也受了点风寒,甲:今儿早喷嚏连连,丙:谁知道一个喷嚏能喷出多少细菌?丁:40万。丙:昨夜我也受了点风寒脸色发白,甲:今儿早喷嚏说来就来,乙:谁知道喷出的飞沫有多快?丁:60迈(每小时60公里)。甲:“五一”长假老爸要领我去海南,乙:这一回可要好好玩儿,丙:机票到手去不成,丁:因为“非典”。乙:“五一”长假我叔叔要结婚,甲:听说你当伴童有机会表演,丙:试完衣服一场空,丁:因为“非典”。丙:“五一”…  相似文献   

3.
甲:你现在学习怎么样?乙:狗撵(niǎn)鸭子———呱呱叫!甲:不会是癞蛤蟆跳进秤盘———“自称”的吧?乙:哪能呢,我是钢珠落铁盘———铛(dāng)铛响哩!甲:没想到屎克螂(láng)变知了———一步登天了,听说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乙:以前我是麻绳拴豆腐———不能提。甲:难道你是擀(gǎn)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吗?乙:确实如此,我那时是整天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甲:你守纪律吗?乙:我是秃子撑伞———无发(法)无天,谁敢管我?甲:老师也不敢吗?乙:管是管啊,可只是剃(tì)头挑子———一…  相似文献   

4.
〔锣鼓声中演员上台。甲:锣鼓一敲震天响,乙:我们四个来亮相,丙:演得不好也鼓掌,丁:捧场!甲:祖国是娘俺是子,乙:危害祖国千人指,丙:谁敢分裂搞破坏,丁:可耻!甲:“八荣八耻”指方向,乙:树立道德新风尚,丙:大家争着做好样,丁:贼棒!甲:人民把俺养成人,乙:服务人民是本分,丙:背离人民走黑道,丁:没门!甲:“八荣八耻”要记牢乙:道德风尚有目标,丙:你若啥也不知道,丁:傻帽!甲:社会发展跨骏马,乙:崇尚科学意义大,丙:愚昧无知没文化,丁:掉架!甲:祖国对俺恩情长,乙:热爱祖国第一椿,丙:你说祖国好比啥?丁:俺娘!甲:努力当好小公民,…  相似文献   

5.
(甲是北京的小朋友,乙是香港来的小朋友)甲、乙上场鞠躬。乙四处张望。甲:今天我给大家说段相声,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乙:(四处张望)哇!好漂亮哟!哇!好好看哟。(说“哇”的时候甲的话被打断,做吓一跳的样子。)甲:哎,行了,你干嘛总“哇哇”的?乙:哎呀,对不起啦!我是从香港来的小朋友啦!看到北京这么漂亮,我真是好高兴哟,哇!甲:(看着乙)哇!乙:(看着甲)哇!甲:咱俩怎么像乌鸦一样呀!好了好了,咱俩都别“哇哇哇”了。刚才听你说,你是从香港来的,那我代表北京丰台区方庄二幼的小朋友热烈欢迎你(握…  相似文献   

6.
甲、乙两人上场。甲:哎啊!你看梅花开了,春天到了。乙:春天真好,我们今天就以“春”来说段相声。甲:那好,我先说:春天、春雨、春草、春雷、春姑娘……乙:(打断)行了,行了。还有新春、迎春花、春暖花开、春雪、早春、春寒、倒春寒、春雨贵如油。甲:新年快到,你能说说带有“春”字的祝贺语吗?乙:能!祝你新春快乐!祝大家新春幸福!甲:你能说说春天生气勃勃的新气象吗?乙:(拍拍胸膛)当然能!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春暖花开,麦苗欢笑!春天,桃花红、梨花白、嫩绿小草长出来……甲:(打断)行了,让我说:燕子“叽叽喳喳…  相似文献   

7.
例1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已知甲、乙间相互吸引呷、丙间相互排斥,丙、丁间相互吸引.则有:()A甲、丙一定带正电,乙、丁一定带负电;B.甲、丙一定带负电,乙、丁一定带正电;;C.甲、丙~定带同种电荷ta、丁一定带同种电荷;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甲、乙、丙、了各带何种电荷.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四个带电体中某一个带什么电,因而只能确定甲与丙、已与丁一定带同种电行,且甲、丙与乙、丁带不同种电荷,而不能确定带什么电荷.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C、D.例2如图1所示,某医院要安装~种呼唤电铃,使各病床人均可单独呼叫.只要…  相似文献   

8.
甲:我们四人台上站,乙:表演节目三句半,丙:不知演得好不好,丁:试试看。甲:在家我是“小皇帝”,乙:爬上跳下真淘气,丙:要是有人敢不依,  相似文献   

9.
我是中国人     
韦燕 《四川教育》2008,(5):16-17
活动目的:以“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主持人甲、乙、丙、丁) 甲:在中国,神话中记载着许多飞天的奇想。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 乙: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里至令仍保存着那价值连城的壁画《飞天》。 甲: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举国欢腾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100米赛跑,最后甲胜乙10米,乙胜丙5米,丙胜丁4米。那么,甲胜丁多少米?(假设四人的速度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一些同学在解答电学习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顾此失彼例1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己相吸,乙与丙相斥,丙与丁相吸.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了球:()①一定带正电②一定带负电③一定不带电④不能确定.错解选①.分析上述解法只考虑到相吸的一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忽略了相吸的另一种情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作出错误的选择.正确解法由带正电的甲球与己球相吸,乙球与丙球相斥,可知己、丙两球均带负电,而丙球与丁球相吸时,丁球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即带正电或不带电.故本题的正确答…  相似文献   

12.
疯举子     
人物表: 范进:须生。范母:老旦。范妻:表衣。胡屠户:丑。乡邻甲(老)、乙(壮)、丙(青)、丁(少)。报录人。  相似文献   

13.
角色     
潘乐玎 《新读写》2013,(11):22-25
前些日子,班长在为班级公开课的小品招聘演员——学生甲、乙、丙、丁和一位老师。其中甲、乙、丙、丁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同,代表了从高到低不同“阶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1.有甲、乙、丙、丁四个数,甲=99×299,乙=298×99,丙=299×101,丁=96×298。下列对于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顺序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乙>丁2.请问下列哪一个图可以从中间对折形成轴对称图形?3.从家到森林游乐场需要走1  相似文献   

15.
题目:甲、乙、丙、丁四个人分23个鸡11蛋。甲要求得1/3,乙要求得1/4,丙要求得1/6,丁要求得5/24。如何分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将23个鸡蛋分完.并且不打破其中任何一个鸡蛋?(《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作者:臧民)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设计》2007,(10):36-36
“You are welcome.”这个英语句子我们一般译为:“欢迎您!”此外,在不同场合下,还有其他译法。例如,当甲帮乙做了一件事,乙通常情况下会表示感谢,甲就可以说:“You are welcome.”(不用谢。)当某人向你借用某件东西时,如果你答应借给他,那么你就可以说:“You are welcome.”(请随便用。)如此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曾经把由“甲丙”和“乙丙”合为“甲乙丙”之类的短语,如“前后汉”、“南北朝”等,叫做“合流式”短语。①这类短语还有由“甲乙”和“甲丙”合起来称为“甲乙丙”的,如“校内外’哪由“校内”(甲乙)和“校外”(甲丙)简缩而成。使用合流语,人们每每在其中加顿号或括号。我们对此持否定态度。文中主要对合流语中使用顿号进行评析,在相关部分,结合对括号的使用进行评析。先看实例:门)后热贡荷较重,要多打一些气。骑一段时间,还可将前、后胎互换。(书)(2)在有比赛的日子,上午仍坚持一个半小时的训练,逢到比赛…  相似文献   

18.
解析 由“甲 乙→丙 H2O”知,甲、乙中必有一种物质为酸,另一种物质为碱,丙则为盐.由“乙 丁→丙 H2O CO2↑”知,丁为碳酸盐,乙为酸.综上可断定甲为NaOH,乙为H2SO4,丙为Na2SO4,丁为Na2CO3。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学     
夜幕下垂,学校散学,某班的凳甲与凳乙谈起自己最近的情况。凳甲道:“今学生无视中学生法规,不爱惜公共财物,坐吾如坐针毡,真让我心神不定,腿也快断了!”凳乙随声附和:“仁兄言之有理,但干我们这一行的哪有申冤的时机,怕是一辈子也难逃厄运了!”正当它们争相诉苦之际,凳丙突然插言:“想不到诸位此等辛劳,然吾欲劳而不得也!”凳甲凳乙惑之,遂问其故,凳丙道:“此君上课迟到,下课贪玩,上课常被老师请起,坐我时间甚少,我岂不乐哉?”凳甲凳乙大悟。校园文学!242000$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初一(5)班@张楚 !236032$安徽省…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及导向作用○顾徐达(江苏省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有位教师在数的整除一节中有这样一问:“8和15是什么数?”学生甲:“8和15都是自然数。”学生乙:“8和15都是合数。”学生丙:“8和15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学生丁:“8和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