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要从语文教学“美读”和引导鉴赏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起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他们感知美的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打造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感受到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产生走进美的冲动。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严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在美景中感知美、在品析中领悟美、在美读中表达美、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等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想、品、赏的交融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接受美的熏陶,进而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6.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任志远 《考试》2009,(3):24-24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对于强调素质教育,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从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学生去感受、欣赏美的形态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韦志成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语文是一门极具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认识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范文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关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说写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语文教学从形象教学、情景教学进而达到形象感染,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并用美的尺度评价和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凭借其深刻的人文性和丰富的情感性成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挖掘文本美的因素,让学生感知美。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解释文本美的因素,让学生鉴赏美。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育在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社会美主要指的是人的美。人美包括外貌美和心灵美。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人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这些美的人,模仿这引起美的人,从而造就新一代美的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宗旨。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课文中社会美的内涵和形式,探索社会美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完成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唐俐云 《现代语文》2009,(4):104-104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听、说、渎、写能力,使之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教会他们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引导学生确立真理追求的意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内容,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尤其如此。所谓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