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也是学校、家庭的一个永久课题。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合一,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有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主要建立在课程体系上,缺乏家庭与社会方面的体系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让家庭、学校、社会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更有利于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德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立德树人”的最初过滤网。红色文化融入家庭德育可以激发家庭德育的系统效应,增强家庭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发挥家庭育人的基础性功能。红色文化融入家庭德育的目标是实现家庭德育向“国事”转化,创建优良家风,增强家庭文化自信,根植家国情怀。家庭传承红色文化以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为着力点,通过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家庭德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江鹏 《内江科技》2010,31(3):175-17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综合症”:预防和控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法犯罪,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体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中华民族弘扬的美德,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本文中,我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共同承担诚信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德育工作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而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丁文娟 《科教文汇》2012,(25):17-18
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本文从如何在小学、初高中、大学三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家庭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以及社会诚信环境的保障进行探索,从而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不仅与个人有关,同时社会、学校、家庭都对大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家庭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生存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相对空间,也就是这三个空间中的思想、观念为他们形成自己的个体观念提供思想基础因此现代思想教育应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然而目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却大部由教育部门独自承担.学校不但重负累累,而且也往往孤掌难鸣,因此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家庭、走进社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家庭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动机和举措,学校缺乏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环节,社会对成年人缺乏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等因素是道德教育难出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做好德育考核,做细德育教育;在法律和纪律管不到的地方就要发挥舆论和良心自省的作用,特别是社区或单位的作用;社会用人选人必须看学生德育评语档案,引起社会各方对德育档案的关注,从而形成富有实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1.
汪水辉 《知识窗》2014,(14):48-48
有人把学校教育比作一只凤凰,学校是一翼,家庭是一翼,社会是它的尾翼,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这只凤凰才能展翅高飞。虽然学生的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但也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我校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特别重视家校联系工作,坚持不懈地运用学校这块阵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我校家校联动的一些做法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生存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相对空间,也就是这三个空间中的思想、观念为他们形成自己的个体观念提供思想基础。因此现代思想教育应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然而目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却大部由教育部门独自承担。学校不但重负累累,而且也往往孤掌难鸣,因此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家庭、走进社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经济大潮的冲击,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从而导致道德失衡现象。因此,要求我们充分净化社会环境,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许多青少年却缺失感恩意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是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引起青少年感恩情结失落,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去培养青少年识恩、知恩、感恩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夏安 《内江科技》2011,32(4):53-53,70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在生活实践中,个人的意识变化与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密不可分。优化社会、学校、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它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共同发挥正面作用,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将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少先队辅导员应致力于促进"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位一体的融合,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齐心合力、三管齐下,共同构建有利于队员道德健康发展的这样一种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盛媛  孟媛媛 《科教文汇》2023,(17):181-184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该文以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为切入点,剖析影片带来的现实启示,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分析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基于以上三方面问题,提出加强学校建设、减轻家庭负荷、充实社会的支持与包容力量,以此提升特殊儿童教育的质量。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能够使教育效果达到1+1>2的放大作用,促进特殊儿童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意识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尽快克服这些问题,就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来注重责任意识的培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学广 《科教文汇》2009,(20):51-51
在学校教育的“起点”,学生之间就已经存在个人天赋、家庭条件、所处地域等所造成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会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来;学校教育对这些已有的不平等有传递、强化、放大、重塑和调适五种作用机制;要促进社会平等,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概述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重点讨论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心理教育等应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