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可以称之为不同凡响的惊世之作。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在探寻《呼啸山庄》的主题 :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 ;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 ;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 ;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 ;是情欲压抑后的爆发。我们认为 ,《呼啸山庄》是一部寓言性的社会政治小说 ,它借一个恐怖的爱情故事 ,暗示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人类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艾米莉.勃朗特是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人。笔者分别从《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3.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0):214-2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它深受电影界的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并且大受欢迎。其中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比较经典并且成功的影视作品,该文通过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主题方面的差异。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情节上的删改,突出了爱情主题,淡化了复仇主题。通过比较研究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有利于了解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且共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吴丽 《文教资料》2007,(27):16-17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两部杰作。由于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性,批评界曾从多个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本论文尝试从体裁特征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表达方式与主题深度,对《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就是这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人性的丧失与回归的感人故事。本文以希克厉与卡瑟琳的爱情为主线,深入分析希克厉恶劣的成长环境和卡瑟琳的爱情对希克厉人性的丧失与复归的作用,来阐释爱情使人毁灭与重生的魔力。  相似文献   

6.
郑兰 《培训与研究》2010,(10):11-14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女性和自然恰巧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个焦点。小说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文明和自然、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反映了作者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写作及其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与诗人,《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自面世以来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影响深远,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小说之一。以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语言方式为研究对象,其语言表达风格极具特色,希斯克利夫和奈丽的讲述都使用口头语言,口头语言贯穿作品的始终。此外,对书信和诗画的景色描写也体现出书面语的特点,在作品中也容易见到。勃朗特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灵魂被资本主义社会扭曲。他在小说中一出现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他成长的环境也是导致其灵魂扭曲的重要的助推器。正是由于艾米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才使她写出了这样一个真正的,同时又是普遍存在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丁美杰 《海外英语》2012,(1):193+195
Wuthering Heights is the only masterpiece by the English eminent critical realist Emily Bront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the novel,there appeared one "other",who is Heathcliff,a colored man probably from the eastern world.The research proceeds from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rotagonist and connects his fate with the Victorian age,trying to analyze his identity of "other" in the novel and the profound effect it has on the tragic fate and regrettable lov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概念与赛义德的文化抵抗理论,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权力与荣耀》对后殖民的叙述主要体现为“他者”身份的倒置和反教背景下意识形态抵抗的隐喻。小说颠覆了传统的“他者”形象,同时真实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后殖民时代面临的现实和作为“非殖民化运动”重要部分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那跌宕起伏的爱情悲剧无时不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论文以雅克·拉康的原乐伦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僭越理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用现代艺术技巧写成的古典作品,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段有许多独到之处,与现代文学许多创作手法不谋而合。这里主要阐述了其中的网状悬念叙事手法,这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结构上最精彩独到的手法之一,由此也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的种种写作技巧在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双重性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多处双重性的使用使得小说结构更加严密 ,人物更加复杂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从小居住在荒野和城市边缘,对荒原充满了热爱,其小说《呼啸山庄》构建了分别代表荒原与文明的两大庄园,文中的理想文化人格倾注了作者对人本质的思考。两大庄园从对立斗争到融合统一,彰显了两大家族性格的改变与融合,也体现了艾米莉渴望建构的理想文化人格:原始生命力与文明法制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贡达尔传奇》诗歌和抒情诗约200首,为《呼啸山庄》的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诗歌成为艾米莉惟一的传世之作的母腹。贡达尔诗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多重叙事,多声齐鸣的技巧和众多的人物都在《呼啸山庄》中成熟地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之一是小说中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读者关注最多,评论也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但书中的小人物纳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作者艾米莉赋予了她女管家、代理母亲、叙事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这部小说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郎特和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英美文学史上曾引起世界轰动的"奇"作家.通过比较她们的生活方式、性格、文学创作等方面,发现她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人生经历不同寻常、个性奇特、爱情观独特执着,而且她们在各自的荒原所创造的作品都非常奇异、带给了世界奇妙的震撼,因此她们堪称"开在荒原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以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性这一普遍理念.此书的名物、景物和情节蕴含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揭示该书的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