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线条之美     
莽彤 《考试周刊》2012,(17):27-28
线条,是存在于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要素.是艺术作品中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实例从东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平面与立体设计中的线条、生活中的线条三方面阐述了线条带给我们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让人们加速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对文化的分离交融不单单通过文字来实现,而呈现出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元素多元融合的现象.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审美原则,打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视觉审美艺术作品.视觉传达设计是从"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发展而来的概念,这种名称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艺术设计认知的改变.从专业角度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更加明确了设计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视设计的功能与目的.而这也更符合现代商业市场对设计的需求.从专业教育来看,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以及持续扩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创新课程模式与教学理念,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是视觉的艺术,依靠艺术作品本身在视觉空间的形象展现主题,从而使得艺术文献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The painting,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depicts a European girl wearing an exotic dress,an oriental turban,and an improbably large pearl  相似文献   

4.
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鼓励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欣赏作品,还要能做出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让他们的审美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线条作为这样一种原始的艺术语言,它本身就包含着多重审美因素。它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及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它与形、体、色、光等视觉形态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6.
波兰哲学家、文艺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将现象学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方式予以描述。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领域,文学的艺术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而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文学的艺术作品在审美上由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实际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只有当这些构成要素在阅读中被读者具体化时,文学的艺术作品才成其为审美对象。罗曼.英伽登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思想,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为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客观色彩与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客观色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在光的作用下,任何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色彩.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则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手段使客观色彩真实地再现所创作出来的主观色彩.了解和熟悉客观色彩的形成规律、才能把握住其各个变化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运用艺术手段再现生活中美的色彩组合时不至于违反生活的真实,从而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式中的秩序感就是艺术作品能够给人类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与方向,"格式塔"是艺术形式秩序感的核心内容。艺术中秩序化了的元素组构,使人的视觉会产生主次、虚实、大小、节奏、韵律等视觉美感。艺术形式有序化的组合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是艺术审美的尺度。  相似文献   

9.
夏琴 《安徽教育》2012,(5):53-53
<正>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必须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综合起来的通感联觉,才能更好地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音乐除了可以在听觉上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外,同时在视觉、触觉、情绪、联想等方面都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也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涵义的不同理解。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4大门类的知识技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侧重的是以造型元素及其组合规律为主线的艺术、设计等内容的教育,强调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视觉艺术教育”的提法超越了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传统美术门类的界线,其教育内容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强调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的范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括…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中,色彩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也给人多重视觉感受.色彩是艺术的要素之一,它在艺术中向人们传达着一种情感的体验,是艺术和人类沟通的语言.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把握好色彩的运用,可以增添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同时增添艺术作品的灵魂,给我们最大程度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稳固的学习共同体.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该研究方向在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中的特色.由于研究方向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特色上总结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形成策略,是一种对已有成果有效的反思,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视觉动力学是贯穿阿恩海姆艺术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文章以该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视知觉形式动力表现与艺术功能的实现.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尽量结合生活体验与视觉经验,将理论探讨融入艺术研究,从而为艺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外生活》2009,(3):46-47
大部分的幻觉圆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我国美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是衡量艺术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神"在艺术作品中主要用来比喻艺术作品的形神兼备.是衡量艺术作品好坏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意境"与"传神"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线,主要是绘画意义上的线。在客观现象中,反映在视觉中有无数的“线”,如日常生活中的桌椅凳的棱角边缘线,房子的轮廓线,海与天相接的地平线等,处处可见,却实际摸不着,即使当你触摸一根最细的线时,却只是一根细小的圆柱体。线,只是人们通过视觉对于客观现象在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抽象的结果。因此,在绘画艺术中出现的一切线及其变化,也只能是画家头脑中的认识,提练概括之后,在艺术作品中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沈云川 《考试周刊》2012,(13):181-182
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指的是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在美术作品中,通常指艺术家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视觉特色和艺术性格。本文所讨论的并不是艺术作品中的个人艺术风格,而是在学前教育美术创作中如何运用风格元素,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创作中形成风格化的美术作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创作往往是想到哪儿画到哪儿,受到表现手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辅导》2013,(16):F0002-F0002,F0003
有趣的艺术设计观赏者也可融入作者的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中的创作对象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徽派视觉图式介入现代陶艺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界定徽派视觉图式的概念出发,分析、归纳其所具有的特征,接着探讨其介入陶艺创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最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徽印"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辅导》2013,(17):F0002-F0002,F0003
有趣的艺术设计让观赏者也可融入作者的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中的创作对象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