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利用2003—2009年甘肃水资源公报汇总资料④,分析了甘肃省内流域的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依据计算的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平均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等用水指标,分析了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及各用水行业的用水的变化情况。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稍偏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稍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于全国同期水平。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稍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SUAWR)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ers Systern,IS)既要考虑IS构建的一般性问题,也要顾及SUAWR内涵的多维性.根据SUAWR内涵,分别从用水流程和用水影响因素两种角度提出了SUAWR评价目的和评价要求,指出SUAWR评价维度包括质量维、数量维和时空维.在阐明评价理论基础上,提出IS构建原则,并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IS构建、结构优化,并进行构成分析,建立了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般性SUAWR综合评价IS,探讨了AWR复合系统多维度可持续性评价如何在多层次IS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域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时空匹配格局,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保障粮食安全。结合河南省2000-2017年粮食产量等数据,在分析粮食生产和灌溉用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分析二者的时空匹配格局,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玉米等耐旱作物种植比重持续增加且夏粮产量较高;河南省粮食灌溉用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其中豫南、豫东和豫北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而豫中和豫西则不断减少;河南省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呈现“水量少,产粮多”和“灌水少,产粮多”的状态。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产量与水资源呈现“东部最优,北部、中部优于西部和南部”的匹配格局,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则呈现“北部最优,西部、南部和东部优于中部”的格局,且匹配程度呈增加趋势,水资源量~粮食产量不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农业用水压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上游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MOD17A3HGF和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法、相关系数法、空间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植被NPP呈现波动性、阶段性.流域NPP均值456.40~664.74 gC·m-2·a-1,增幅为8.25 gC·m-2·a-1,整体NPP水平在增加;(2)植被NPP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区是植被NPP高生产力聚集区,下游区是植被NPP低生产力聚集区.(3)流域内植被NPP空间变化以增加区域为主,呈“中波动较多,高低波动较少”的特征,上游区波动程度小于中下游区.(4)年均植被NPP随海拔、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植被NPP对地形因子响应程度为: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地表粗糙度>坡向.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城镇—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空间相关性.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借助GIS技术方法分析和验证了流域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中古浪县、永昌县和肃南县与水域的引力场值最大,金川区的引力值相对较小,但由于人为修建多座水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场强小造成的城市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性问题.石羊河流域中城镇分布基本以流域为轴线的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受水资源影响明显而强烈.  相似文献   

6.
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脱钩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对新疆经济发展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制约和瓶颈。通过构建模型对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水资源利用增速慢于GDP增速;农业用水一直是新疆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次是生态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用水结构有恶化的趋势,节水型农业和工业尚未完全建立。基于此,提出了实现新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9):190-192
水资源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开展区域水资源研究对我国水资源整体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灰色预测系统中的灰色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对河南省未来三年的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进行预测。依据2001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关于河南省水资源量和用水量的统计数据,建立河南省水资源总量和需水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河南省的水资源总量持续减少到372亿m3,而需水量却增加到249亿m3,未来河南省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拉米夫定(LMVD)在氮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LMVD的热分解过程是一个二阶段过程,运用量子化学GAMESS软件计算了LMVD分子的键级,测定了LMVD及其在热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残留物的红外光谱,推测了LMVD的热分解机理.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计算得到LMVD第一阶段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Eα=126.5 kJ·mol-1,指前因子A=2.88×1011min-1.推算了不同使用温度下LMVD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15个气象站点1955—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应用ArcGIS克里金插值、Mann-Kendal(M-K)检验、气候倾向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降水量、蒸散量和干湿指数H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5a干湿指数HI和降水量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而蒸散量呈下降趋势;从年内变化来看:降水量和蒸散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在6-7月份处于峰值且为单峰型,而干湿指数HI则表现为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冬季,而秋季最小;从年代际变化来看,研究区降水量和蒸散量呈上升趋势,而干湿指数HI呈缓慢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北部干燥、南部湿润的格局,其中南部呈以黄山为湿润中心向四周逐渐干燥的格局.相对湿度与干湿指数HI为正相关且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平均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水资源的概略分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年产粮食49 250万吨(1997),居世界首位,基本达到粮食自足;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据1980年的统计数据,总用水量4440亿m~3,目前已超过5556亿m~3,大致与美国相当,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大国家之一,农业灌溉用水与农业灌溉面积,均居全球前列。没有水就没有粮食,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养活  相似文献   

11.
龙川江是云南滇中高原面上最大的河流,其对楚雄州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龙川江经常出现断流现象,估算龙川江河道的生态需水量,可为龙川江的水量调控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的梳理,选取曲率湿周法计算龙川江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MEIFR)。选取楚雄小河口、元谋小黄瓜园两个水文观测站的水文数据,估算出各观测站的MEIFR值:最大为6.8m3s^-1,最小为0m3s^-1。应用Tennant法研究结论分析龙川江MEIFR值,结果表明:按照龙川江整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33.8m3s^-1计,需要MEIFR达到3.38m3s^-1,才能保护龙川江河道基本功能50%至全部,因此龙川江河道内现在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并不能完全满足其河流的基本功能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12.
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工程设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东江流域的供需矛盾,提出三大水库改变以供水为主调度是东江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的需要,是解决供需缺口的主要措施,同时需建设石龙水利枢纽等梯级以充分利用东江流域水资源,满足东江流域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强化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根据实测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域耗水类型、耗水组成及其特点。结果表明,流域各用水部门的耗水水源基本上以地下水为主,其中农村生活比例最大,为75.47%,工业和城镇生活占50%左右;人类利用水资源活动影响了水资源的径流量和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1、2008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郑州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指数的关系.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利用ENVI 5.1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在Arc GIS10.2中制出郑州市地表温度图,根据地表温度与NDVI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NDVI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在2001、2008和2015年,由于城市扩建,郑州市植被覆盖度降低,NDVI值低的地区面积不断增加;中温区面积逐渐减少,高温区面积逐年增加,大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绿色岩土工程中,浅层土体特性通常受到当地气候和覆盖植被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植物和大气因素(与树的距离、空气湿度和距离地表的深度等)与土体基质吸力的关系,通过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简化的统计模型,并对浅层根系土体中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进行估算和预测。创新点:1.通过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即遗传编程算法)建立土体基质吸力和五个选定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根据建立的统计模型,有效地预测了根系土体内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方法:1.通过现场监测实验(图3和4),量化土体基质吸力和不同影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图5和6);2.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土体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与五个选定的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简化的统计模型(公式(11));3.通过误差分析,验证该简化统计模型在估算和预测土体基质吸力时空变化时的可靠性;4.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土体基质吸力时空变化的影响(图9);5.通过案例研究,验证利用该方法对根系土体基质吸力时空变化进行预测的可行性(图11和12)。结论:1.遗传编程算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土体基质吸力和不同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给出相应的数学公式以对土体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可靠的估算和预测;2.基于方差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发现干循环时间和初始基质吸力对土体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其他的植物和大气相关参数对土体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用于预测土体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阿穆尔河)作为中俄重要的国际界河,其水文地质分区对两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等,结合流域地跨4国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图,对流域水文地质进行区划,首先划分为9个水文地质分区,在此基础上,进行边界调整和部分区域细化,最终确定为12个水文地质分区,形成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水文地质区划图.并析出流域内3个跨国界含水层:额石高原中蒙俄跨界含水层、结布逊平原中俄跨界含水层、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界含水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开展大范围长时序耕地时空动态及演变研究是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提取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数据,并采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此间该流域耕地的动态演变及时空格局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规模呈现萎缩态势;耕地的主要来源与去向与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密切相关;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趋于集聚,逐渐由多而零散密集向少而集中密集变化;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呈现先减后增.本研究对赣江流域耕地资源保护、有序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勤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民勤地区发展最具限制性的因素。通过对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石羊河的整体来水量减少,上游武威的用水量加大使得进入民勤的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需水量大大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增长是影响民勤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此外对提高民勤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位置转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还比较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较缓慢,正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等时空距灰色模型GM(1,1)研究了主族元素标准熵(SmФ)和周期间的关系,所建模型对20种主族元素标准熵(SmФ)的计算结果和文献报导值与实验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新建模型求得SmФ值与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平均差为1.807,标准偏差为1.736,明显优于已有文献报导结果(绝对平均值差和标准偏差分别为2.748和2.195).利用所建模型预言了113号元素(ununtrium,Uut)、114号元素(Ununquadium,Uuq)、119号元素(ununennium,Uue)、120号元素(unbinilium,Ubn)以及Fr和Ra的SmФ.它们分别是85.96,97.75,120.04,97.38,102.08,78.88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