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突出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一翻译观对英语专业三年级笔译教学的启示是,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现翻译过程,培养翻译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从体验中认知原文本及原文本所展示的世界的能力,以及用自然的目的语重构原文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称之为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在基础越南语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教学翻译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结合听说读写等教学手段,在操练理解、检测巩固、强化提升等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前预译、课堂口译、课后笔译、听写翻译等具体操作形式,以促进学生对越南语词汇、语法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的越南语语感、熟练运用越南语基本语法规则、提高越南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孙霞 《文教资料》2009,(28):46-47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互活动,不同语言含有丰富的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在译入语读者看来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翻译中,译者借助图式理论,对以上文化典故进行处理,帮助译入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所传达的真实意图,以达到翻译对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语码之间的简单转换,而且必须充分考虑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译性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本文结合实例探讨文化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 翻译课中,无论是进行两种语言对比,或是学习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或是开展翻译实践讲评等,都要涉及译例。因此,翻译课中译例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译例学习,就是对照研究两种语言在语言成分、修辞手段、交际功能等方面最普通、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通过译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被译语和译入语及其对应关系,提高他们两种语言的文化修养。此外,译例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方面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探讨翻译路子和招数,从中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张文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28-129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语码之间的简单转换,而且必须充分考虑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译性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本文结合实例探讨文化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左立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62-164
翻译是架构在两种语言以及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活动.文化语境在此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忠实地解构源语文本和准确贴切地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都离不开对翻译文本所处语境的阐释.首先对语境理论发展做总体的简要回顾,然后结合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文化语境和翻译教学的关系,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勇 《教书育人》2004,(1):40-41
当我们强烈呼吁教育应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时,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是世界的主人,他们不但能理解世界,而且还能改变世界。因而,教学应以理解为基础,笔者试图阐述理解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力求对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所帮助。(一)语言性原则。语言性原则,是指在理解性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语言的功能,避免师生之间语言的误解,达成师生沟通、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理解知识、建构自我精神。语言是作为人际交往和思维表达的工具。是师生之间生命存在的体现,语言也是所用对话者之间理解的媒介。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意味着在…  相似文献   

9.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题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技能,帮助他们真正内化知识并促进素质养成。但是,由于受到汉英思维差异的影响或自身理解能力有限,部分学生难以产出具有连贯性的续写内容。概念整合理论通常用来解释言语意义的实时建构,为语篇连贯的解读提供新的角度。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视角解读语篇连贯,并探究其对教学的启示。本文发现,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图式以及对联想能力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从而促进其语言产出。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文本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拓宽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的重要辅助物。关注英语教学文本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文本资源的优化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言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任务学习探究能力、语言表达拓展延伸能力等,让学生从文本资源中接受知识和感悟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内化生成,在教学中,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素材内容,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6):123-125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本文以英汉双向翻译为例,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和文化的表面联系来看,各语言之间的语言内容只有部分是可译的.这一认识忽略了认知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译者大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认知的角度来讲,各语言之间的语言内容是完全可译的,其可译性依赖于译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认知能力.正是这种可译性使翻译成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汇的桥梁.做认知关系方面的翻译研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要选取译入语为译者母语的翻译,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挖掘出原文和译文不同的认知思维特征;二是通过认知分析得到的翻译研究成果,其针对对象应该是高层次的外语学习者,在他们具备了相当词汇量的情况下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翻译中注意译文的认知性的认可度,从而使译文更加自然、地道.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语篇阅读越来越多,语篇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从我们听课、研讨中发现,语篇教学多数都还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对于语篇的解读都还停留在词句和文本的理解上,对语篇的处理不到位,总是浮于表面,走马观花.笔者认为,教师可借助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可较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们深入解读文本呢?  相似文献   

14.
纽伯特的文本翻译理论重视文本的交际价值,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因此,译者在完成译入语文本的交际价值中,需发挥主体性,掌控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异同,对译入语文本做出恰当的改写。  相似文献   

15.
开展好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增强话语表达运用能力.而导入( Before-reading activities)这个英语语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能否成功实施,对于学生能否愿意并深入理解语篇文本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当的“导入”需要认清并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译入语文化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采用以及翻译语言的选择三个方面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影响,认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能摆脱译入语文化环境的制约,译者的被动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也是在权力网络多元操控下对译入语的文化建构。以权力话语理论为视角,分析了翻译活动中的权力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活动的文化建构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译是把翻译成特定语言的文本重新翻译成原语文本。学生是翻译教学的主体,根据回译的根源和学生的感知差异,可以把翻译教学中的回译分为显性和隐性回译。显性回译和隐性回译的划分能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批判性思考,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检验和改善译文,发展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不同的文化。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异域文化的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解决原文信息传递中的理解困难,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