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主编《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在“文学革命”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在与封建复古派不妥协的斗争中,在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上等方面所作了的突出贡献,肯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看待《文学革命论》所宣扬的民主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不是发生在1919年5月,而是发生在1917年2月.这个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因此,如何看待“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首先就有个如何看待《文学革命论》所宣扬的民主主义的问题.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实行过各式各样的民主主义.总起来也可以说有两大民主主义,一是与资产阶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主要从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而在创作实践上真正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文学革命的主要发难者陈独秀读后,表示“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胡适也深感自己和其他几位极力鼓吹新文学的人,都是“提倡有心,创造无力”。茅盾后来论及《狂人日记》时,更明确地指出,在文学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6.
1917年初发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这个革命中,钱玄同响应最早,行动最速,他与刘半农并肩作战,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的先驱与闯将。复古派首领林纾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列,进行口诛笔伐。尽管“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退隐”了,逐渐落伍了,但他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是陈独秀。他团结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战斗阵地,向腐朽的封建旧文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提出了建设民主主义新文学的一系列有益主张,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反转来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文学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不是孤立地看待文学问题,而是把文学的革命和社会的改造联系起来,重视文学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强调文学在改造社会的政治革命中的巨大功能。如何正确地看待陈独秀的这一主张,关系到对于初期文学革命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关系到对于陈独  相似文献   

8.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一次空前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学的运动。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旧文学日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革命承担了打破旧传统、开拓华夏文学新传统的历史重任。“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留给我们的新传统就是文学思想开放的传统,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解放、关心人性的重造的传统,就是文学家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崇高精神传统。有人怀疑“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甚至说“五四”是“文革”的前驱,这种看法至少是一种糊涂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仅开辟了新文学的广阔前途,而且它的长久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发表许志英的文章,就“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文章说,1940年以前,文化界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学运动。这种看法虽不全面、准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学革命的阶级实质。四十年代后,特别是建国以来,文化界对上述定论却视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一样,在其开始,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致力于新文化的启蒙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为“五四”文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多年来,不少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在评说这段历史和文学运动时,却往往因人废文,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盘否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15.
五四,一向被作为传统的终结和现代的开端,那么,文学的五四精神是什么呢?夏志清认为,感时忧国是中国新文学的传统和精林,然而,这种观点无法将五四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区分开来,因为感时忧国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精神。以“新民主主义”一词来概括五四发端的新文学,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作法。但是,以政治术语来规范文学现象,本身就很成问题。诚然,陈独秀倡导“德先生”(民主),但是,新文化运动中很少有几篇象样的讨论民主的论文,而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鲁迅.则带有明显的反民主的倾向——从(文化偏至论)的“反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16.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国故”所蕴含的存疑与平等意识,明显地汲取了五四民主精神;“整理国故”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体现了五四的科学精神;“整理国故”与“文学革命”有机互动,深化了“文学革命”的内涵;“整理国故”的思想主旨是创造新文化;“整理国故”虽有偏差,但其本质与主流同五四新文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的时候,我是江南一个快要毕业的小学生.当时,文学革命运动和反侵略运动汇成一股洪流,向中华大地一泻千里."文学革命",又被称为白话文运动.从1918年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算起,白话文运动到今年整整80年了.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周年了。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伟大开端,披荆斩棘,在斗争中成长和发展,发挥了揭露敌人、教育人民的战斗作用,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坚持文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原则,正视现实,在创作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反映现实,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战斗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它完全是适应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兴起并为之服务的。当时,反对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旧文学,倡导反映“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学,在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