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倩辉  董强 《百科知识》2014,(17):36-38
正牌坊又名牌楼,是特有的中式建筑,最早由棂星门演变而来,是旌表功勋、科甲及第、德政廉明、忠孝节义的标志物,不仅昭示着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而且兼具祭祖、敬天的功能。除了北京的牌楼外,最驰名遐迩的莫过于徽州牌坊。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牌坊宛若数点星辰,散落在徽州古村落间,它镌刻着历史沧桑,传承着徽州人的血脉。徽州牌坊的由来古徽州原属于百越名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置于秦王  相似文献   

2.
走进徽州     
<正>停车伸个懒腰,掸落旅途带来的疲惫,推开一扇由数排门钉夹嵌着石砖的大门,走进了盛春的徽州。"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些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徽州,始终如母亲一般,萦绕在我心头。她注视着我、思念着我、呼唤着我。也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把探寻自己生命源头的心路,不经意地延伸到守望徽州的睡梦里。  相似文献   

3.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徽州古村落建筑格局,主要文物建筑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碑刻题记记载的建筑历史和物质遗存可以相互印证.村落格局保存状况基本完整,建筑关系明晰,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历史原构,留存不同时期的历史活动信息,周边环境能够反映建筑选址与地形地貌关系,是研究徽州明清牌坊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牌坊群历经多个朝代,整修不断,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人的宗教信仰以多神崇拜为主,尤其在浸染楚风吴韵的南方视之如常。徽州人除信仰儒、释、道三教诸神外,还广泛流行着自然神与乡土神崇拜。自然神,指的是徽州人对风雨雷电、山川河谷的敬天法祖,如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等。乡土神,指的是历代被徽州人追祀的豪杰人物,如汪公庙、许公庙、张公祠等。乡土神凸显了徽州人的忠孝节义观,也渗透着意蕴浓郁的徽文化。南朝时,诞生于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徽州传统民居不仅是一块璀璨的丰碑,同样也是一朵绚丽的瑰宝,而且在徽州区域古老文化中,它的营造技艺更是传承下来的掌上明珠。如今这些经历过历史风雨磨难的建筑物仍然可以展现在现代人们面前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传统的营造技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徽州工匠对传统营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我们才可以体验到徽州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而墙体——建筑的重要组成构件,则构成了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地的工匠同时也把握和担任着徽州传统民居的墙体营造工艺。通过对本课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徽州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之马头墙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对马头墙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故乡情     
凌华 《科教文汇》2013,(29):I0001-I0001
也许是出于对故乡徽州深深的眷恋,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我总是将话题引向她,总喜欢唠叨着故乡的黄山、白岳、新安江山水和她过去的辉煌,念叨着她骄傲的子孙——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经学家王茂荫、数学家汪菜,教育家陶行知,但谈得最多的还是画家渐江、黄宾虹。难怪同事们总是羡慕地说:“和你在一起,我们了解徽州比了解自己家乡还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徽州竹刻兴起的历史渊源,徽州竹刻人的特征与竹刻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分析了徽州竹刻为何名声落后于其实力的原因,并就徽州竹刻以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9.
曹志保 《科教文汇》2013,(25):147-148
本文简要论述了徽州竹刻兴起的历史渊源,徽州竹刻人的特征与竹刻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分析了徽州竹刻为何名声落后于其实力的原因,并就徽州竹刻以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方益群 《科教文汇》2010,(36):207-208
徽州文化旅游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徽州文化旅游开展的依托,回顾了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的历程,对徽州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走进徽州     
凌华 《科教文汇》2014,(7):F0003-F0003
停车伸个懒腰,掸落旅途带来的疲惫,推开一扇由数非门钉夹嵌着石砖的大门,走进了盛春的徽州.  相似文献   

12.
周向华 《科教文汇》2011,(31):78-79
徽州文书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是安徽省重要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是徽学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文书的特点及价值,梳理了徽州文书的收藏与整理现状,对进一步做好徽州文书的整理与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休宁万安老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它所在的万安镇,地处徽州之域世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的休宁县海阳城东,是古徽州四大名镇之一。万安镇位处黄山南麓、齐云山北边、横江之畔。万安老街是徽州一条最古老的街、最长的街、最有特色的街、至今保存原貌最完整的街。由于这条街的特别,乡间一直流传着"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的民谚,以此赞誉万安街当年比休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的人文支撑,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徽商故里经济繁荣时期的盛况,透过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能够揭示出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徽商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形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5.
董强  周恺 《百科知识》2013,(8):60-62,66,68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古人文渊薮、富庶繁华的徽州,不仅人才竞踊、文化昌盛,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亦享誉华夏,尤以民居建筑堪称精粹。徽州村落的选址多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观,在群山环绕、山明水秀的皖南,绘制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承袭千年的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与祠堂、牌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科学大众》2013,(9):138-139
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近代的徽州教育在明清发达的徽州教育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型,仍然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持。徽州发达的教育也要归根于其稳定的政治社会、发达的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尤其是一批学术大家,如朱熹、陶行知等。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徽州楹联,完全可以弥补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徽州楹联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分别发挥各自在利用徽州楹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是全国的四大刻书中心之一,歙县,做为徽州府治的所在地,则是徽州刻书业的中心。以考证的方法,分姓氏详考了明清时期歙县本地各私家刻书情况、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19.
婺源如画     
郑如光 《科学与文化》2006,(8):F0003-F0003
来到这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婺源,漫步在清澈流淌的溪水桥,感受着浓浓的古徽州文化韵味,体会着恬美宁静的田园情趣,似乎又回到了久远的乡韵时光,久居都市的紧张与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婺源如画@郑如光  相似文献   

20.
位于安徽的南部地方,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拥有大量的建筑物,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徽州古建筑文化,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在的徽州木结构古建筑因为时间比较长远,木结构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损坏,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保护传统的古建筑木结构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文所介绍的主要从中国古建筑的加固修复方法总结、徽州传统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总结,还有新型材料加固修复木结构方法总结几个方面研究。本文章还讲述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的制作程序,其中包含徽州古建筑木结构的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加固修复检测方案,加固修复设计,加固修复施工与验收共四个部分的内容。还针对徽州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方式,经过大量的实地勘查、同时向老工匠请教,总结了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