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体育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有人这么说过:"快乐是兴趣的源泉,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前提"。从教体育教学十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逐渐意识到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充满欢声笑语、情趣盎然的体育课堂,让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天地、乐学的摇篮,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一些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情绪”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力体系,教师应在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通过控制学生神经系统的活动来控制学生的情绪,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这就是我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刚迈进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是否有着健康的自我形象和不断趋向成熟的自我意识,对其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尝试客观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体育活动能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活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一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我练习、验证、评议以及自主学练的过程;也是课堂上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锻炼、并在品尝失败和挫折中领会成功的意义,激发"我要学"意识的需求过程。一个学生是否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的体育学习阶段,小学学习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对体育兴趣萌发的重要关键时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最基本手段。对学生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着手进行,有效提高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自我锻炼能力,逐步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体育的价值,体会到体育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的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体育自信心是个体获得成功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非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身体活动和学校活动的一个教学手段,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良好手段。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我的意识和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正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张智新 《考试周刊》2011,(34):150-152
本文为了解我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有6.89%的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受场地器材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应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建设,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注重培养职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使学生成为体育课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一线工作实际,从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方面,谈谈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3.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是新课改后我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寄宿制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的一个重要举措。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新型的体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284名体育专业和241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两者身体自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男女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女生;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生源学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乡村学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城镇学生。专业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我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活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专业和城乡的交互作用则对身体自我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课程的延伸和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体育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细细探究,每一块石头都价值连城。体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谐的人,体育正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选手。体育不仅包括速度、力量和技能,还包括兴趣、规则和激情。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时,天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没有精彩活动的校园,就没有学生终生难忘的亮点。将班主任与“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班会课。班会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信心,增进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交流中成熟。有人就能动,有人就会动,班会课上有这样一群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谈体育双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双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对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在体育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自我控制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增强主体意识的结果。实践发现,利用体育课堂这个特殊"小社会",通过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途径,是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创新能力,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还有充分自我展示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