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学操作活动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师在设计直观操作活动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力求做到动手作和思维活动相结合,使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思维展水平。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而织动手操作,就有可能让动手操作成为点缀课堂教的手段,使操作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3.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 一、在操作活动中明确操作的 目的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们教育的对象中有这么一些特殊的群体——智障生。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发现智障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学习等现象,并呈现出今天学、明天忘等特点。根据智障儿童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在数学课上尽可能多安排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通过手、眼、大脑等多感官合作协调工作,有效提升智障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一、注重动手操作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5.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其实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做数学"的具体表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不高,或盲目操作,或操作无效,或操作失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是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递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就越能促进这两方面的发展。小学科学实验要求学生既动手做,又动脑思考。也就是说,科学课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是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尽量不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发展思维.(1)通过操作活动明算理,突破计算难点.(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抽象概念,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能很好地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邹兆侃 《江西教育》2014,(12):44-45
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者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建构新的认知知识,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们共享。  相似文献   

10.
活动化指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相对统一,有机结合,双向作用,以外部活动促内在主动发展,以实现完整的科学实践认识过程。这里的“化”有转化、结合的意思。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内部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感性的、操作的实践活动。而活动化教学则把二者统一起来,既增加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又促使内外活动及时转化;既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我在实践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友香 《成才之路》2014,(27):78-78
正随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巴甫洛夫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促进聋校数学课堂充满思维活动进行了探讨:利用课外动手操作为数学学习激活大脑;利用课前相关阅读为数学学习做知识背景准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有所悟;利用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课堂里有所思;利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有所得;利用针对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有所成。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学生操作了,学生是“动”了起来,而学生的“动”触及学生的思维了吗?充斥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吗?我们怎样在数学课程中组织更有效的操作活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许芳 《广西教育》2012,(33):64-64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既需要学生手与眼相协调,又需要手与大脑密切配合,从而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操作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动手”,只注重形式。那么,如何使操作活动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小学生获取知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学会".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动手与动脑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实验证明,手的运动可以给人的视觉器官以智力支持,也可以对大脑的思维活动产生间接影响。让学生自主地动手实践,使他们得  相似文献   

20.
王雪珍 《考试周刊》2012,(48):73-7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加强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