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追溯太极拳中正理论的思想源泉及哲学基础,总结了太极拳的中正理论,并分析了中正理论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邵义会 《武当》2011,(5):15-18
陈式太极拳古朴,练功行拳具有以下特点。一、以松为基练习太极拳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放松,练习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快慢相间,轻沉兼备,刚柔相济,虚实互换,松活弹抖……。初习此拳不好掌握这些特点,也不好掌握放松的  相似文献   

4.
陈宗剑 《武当》2011,(8):14-15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拳术。太极内功和技击懂劲是太极拳的核心。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练拳的目的是健身还是技击,太极内功都是根本所在。而太极内功最客观的东西就是内气。内气是健身的瑰宝,是太极拳数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打太极拳健身如果不修炼太极内功,不练出内气,那就不如做  相似文献   

5.
6.
太极拳比喻妙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这个优秀拳种,其理深奥,其形复杂,其内气难求。因此,前辈创拳、练拳、用拳,总结了不少经验,为说明深奥道理,多用比喻修辞解释其理。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内家拳的重要代表,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弱胜强的技击术,同时注重性命双修的养生实践,在内功修炼方面,融入了各家阴阳互根的宇宙哲学观,吸收了大量的道家内丹修炼功法。太极拳的内劲养成和内气导引是很值得后人深入探索研究、继承发扬的,挖掘和利用太极拳对现代人进行调身养性的重要功效,让人们掌握太极拳阴阳转化拳理,学会内气导引过程,负阴抱阳即为合,悟出自然和谐的合一意识境界,减轻各种身心压力,提升人们幸福和健康指数以及树立正确的养生观都是意义非凡的。  相似文献   

8.
雷世泰 《武当》2009,(11):19-20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四句话:调整自己,捕捉信息,把握时机,方法适宜。调整自己。正人必先正己,打人也必须先正己,自己都站不中正,立轴不稳,怎么去与别人交手?先正己,使自己气定神宁,气足神完,不卑不亢,既不可轻敌,  相似文献   

9.
所谓纯柔无刚的太极拳,是指练习时从头到尾始终以柔和缓慢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明显发劲的太极拳。对于只求健身者来说,自是少有人去深入探讨太极拳的精深内涵及来龙去脉,大家一般只求活动一下身子骨就满足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个健身队伍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些自称曾得太极拳真传的“大师”“传人”,他们著书立说,不遗余力地“弘扬”太极拳,并将“技击”一再贬为太极拳的“末技”。  相似文献   

10.
这是练太极拳更为重要的准则。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标志,就是要求机体在精神、意识上的修炼。也就是说,太极拳更着重于内在的修为。《十三势歌诀》中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以上所讲的可以归纳为三点。  相似文献   

11.
易鹏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8-579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项极富魅力的项目,它以丰富的哲理内涵、医学原理及优美轻柔的形体动作吸引着海内外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由于太极拳运动具有与其他拳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因而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罗海燕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88-90,F003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的保健养生手段.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理生化实验手段被广泛地用于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中.文章主要通过太极拳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指标的正面影响,来反映了太极拳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改善老年人焦躁神经症、躁郁症、神经质等症状效果显著;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改善女性躁郁症和男性神经质的效果非常显著;对心理健康总体情况的促进,女性较男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六字诀与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六字诀与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健身的不同效果。方法:将62位中老年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参加六字诀养生功法和太极拳训练,并对两组训练前后身体机能测试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六字诀和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女性身体机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但两种锻炼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锻炼方式对中老年女性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用来健身治病最主要的锻炼手段,从现代生理学和医学角度看,它对于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骨关节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下降等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太极拳的防病健身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是一宗深沉蕴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虽历经数千年的迁衍流变,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现代武术运动是对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再创造,它诠释了武术内涵、内意的奥秘,体现了武术技击、健身等功能的体育价值,使中国武术逐步成为一项贴近于社会、贴近于生活的武术运动和大众体育活动,并在东方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不断地发扬光大,展示出其特有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体育风格和卓然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太极拳套路技术教学划分为定向、模仿、整合、熟练等四个教学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技能,形成演练能力。  相似文献   

18.
依据“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按照学生武术套路知识、技术、能力形成的规律,把这一教学过程划分为动作定向,模仿,整合,熟练等四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教学步骤,有助于教师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套置纠支术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武术套路技术演练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规则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三个不同年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成绩评定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走向将更注意基本动作的规格与质量;将更强调套路的演练技巧与演练水平;将会朝着国际化、奥运化和“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竞赛系统管理软件的制作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武术套路竞赛的特点,研究了武术套路竞赛系统管理软件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和功能;建立了一套武术套路竞赛系统管理软件,为武术套路竞赛组织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