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正>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是教育发展薄弱环节,教师不会做研究、不想做研究,不愿做研究、不敢做研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科研如何才能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课堂?教育科研怎样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参与,都愿参与?教育科研怎样才能从务虚转向务实?通过广泛调研,我们提出了通过推进微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微课题研究具有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周期较短、倾向平民等特点,使教育科研"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  相似文献   

2.
正"坚定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原则,如何发挥好教育科研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西岗区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复的高端课题,在扎根"真"研究中破解区域教育的难题,更凸显研究内在品质的高端;催生的草根科研促进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片区+校群"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困惑,草根研究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生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必然影响到教育现代化。由于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的责任被长期遮蔽,致使"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拉大了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科研的距离。其实,写清一份教案,上活一堂课,批好一次作业,就是在做教育科研,关键是正确处理"清""活""好"三字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但从我多年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来看,有很大部分教师害怕科研,觉得科研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还有一部分"被科研"的教师也是处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无奈状态。如何让教师"亲"研、"乐"研呢?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教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改变科研行走方式,将科研请下"神坛",逐渐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更要"蹲下身子",以服务者自居,做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海淀教科院")出台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提出对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集中培训,通过研究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提升"种子教师"科研水平。为此,海淀教科院对参与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学校进行了片区划分,每个片区由一位学校科研主任担任负责人,根据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研究成为基层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范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基层的校本研究应该根植"校本",立足课堂,在"小课题""真问题"上做文章,扎实开展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 ,教育科研在我区学校正逐步深入地开展 ,科研兴校、教师通过科研得到发展的事例正不断出现 ,一部分教师积极致力于教育科研 ,他们正由“经验型”走向“科研型”。然而 ,凭经验教学的“经验型”教师仍然存在 ,他们或是对科研认识不充分 ,或是对科研不重视 ,或是认为事情多 ,没有时间进行研究 ,只要靠经验教好书就行 ,或是不知道怎样进行科研。因此 ,如何使广大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科研型”就成了摆在我们师培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一、现代教育呼唤“科研型”教师首先 ,教师岗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需要进行研究创造。教育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他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可以让教育教学走上快速发展的直通车,思考和研究可以让我们幸福前行,尽收事半功倍之效。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科研提升了教育,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名师也都是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熟成长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风格,从而脱颖而出,名声鹊起。可见,教育科研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然而不知从何时始,也不知何因,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造假、浮躁之风愈演愈烈,表现在"只立不研"、"以果索因"、"纸上成果"等现象,这些都使得教育科研的威望在教师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一些人甚至视其为敲门砖,甚而进了"门"就丢了砖。于是,我们遗憾地看到,教育科研在一些学校口头称"龙头"心中却视为"鸡肋",使之处于尴尬两难的境地,逐渐为一些领导和教师们所轻视和放弃。常听到有人发出"教育科研,想说爱你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慨叹。是形势变化了,还是我们的科研理念和研究形式不能和现实合理对接?在教育变革时期,我们应该让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这个背景下发挥它的作用,研究它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内在影响,探讨为广大教师所能接受和欢迎的研究方式,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领导和教师,让我们分享他们的教育科研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为对一所学校从经验性的"教学研究"到规范性的"课程问题研究"进展过程的总结,其中着重说明中小学教师"教研"与"科研"中的一般问题,"科研"与"教研"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使新课程中的一些"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科研,并思考有效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教育科研"是一种简说,完整的说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呢?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育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就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我以为,理解成"教育科学的研究"更合理和具有实践意义。而从"教育的科学研究"到"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祛魅"和"返魅"。魅本意为传说中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教师,都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效果不佳、成效低下。中小学应该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呢?深圳市龙岗区依据教师教育实践特征、中小学教育科研目标定位以及"情境理性"的知识观等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中小学教师应该做情境课题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操作模式与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研究而获得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创造性成果。其基本表现形式为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教育科研成果如何对接一线教师需求,跨过"最后一公里",使其在实践层面上产生效用?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的智慧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意识、灵活的教学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一项新要求。我校所开展的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之慧教巧学研究"课题重在解决如何用智慧构建"健康课堂",下面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者”已经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然长路漫漫,做研究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6.
<正>一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帮助教师走进研究的天地呢?本着减轻教师负担的原则,笔者和研究组的教师一起,开展了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所有参与者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本文是对研究组教师研究经验的分析与提炼。一、针对"小问题"的研究在我们看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切入点是针对"小问题"深入研究,并有意识地积累研究成果。1.质疑教材产生"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方法的问题。本就中小学教育科研中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任何教育科研中都会遇到的两种研究方法——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如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加以运用,谈谈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习惯于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诸如上好课,教育好学生等等,认为这是责任所担,情理所在,至于"参与科研",便不免要皱皱眉头,说"不"字了。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声称教师本来就很忙,哪有闲工夫做"高档事";二是怕,认为"搞科研太难,我干不了。"这样一来,教  相似文献   

19.
优秀教师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更需要培养。为此,要创生"催化"机制,做大"校本培训",做优"校本教研",做强"校本科研"。这样,才能打开教师审视教育的视野,生成教师行走教学的智慧,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和学生共同发展,去超越过去、超越经验、超越积累。一是用机制激活教师。"请名师引领、和同事对话、对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策略。要缩短教师的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同志针对当前教育科研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评。本文则试图从当前教育科研信度缺失这一视角,寻找教育科研自身的原因,即教育科研先天存有的"软肋",并就如何规避"软肋",重建教育科研信度提出改正的建议,以促进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在"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