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邱新雨 《中华武术》2024,(3):40-41+44
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顶层设计和一线落实的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出发,有效整合内容、评价和方法,旨在充分激活运动项目健身育人价值,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功能趋同有别,挖掘运动项目的价值以及其在一体化体系的位置,是实现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田径运动为例,分析其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以及相契合的学生发展阶段定位,并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对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界中影子教育主要指涉学科或学术类课程,而体育应试和择校制度催生了体育影子教育的出场。研究认为:体育影子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存在对素质教育原点的背离、行业失范,加剧了新的教育不平等和阶层固化特征,理应引起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对体育影子教育的无序发展、失范乱象需进行综合治理,其具体路径依赖于全人教育理念的顶层设计、立德树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规范和自律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5.
徐健 《体育科技》2022,(6):162-164
高校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之使命,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政元素,探索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出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互融互促的教学理念、构建“文化引领+隐性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事关社会主义教育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而言,“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等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也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中,“立德树人”方面存在认知失当、参与主体关系离散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丛生等问题,使得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较为艰难。建议:在国家相关发展规划指导下,从内涵意蕴、关键地位和实践价值三方面进一步廓清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分层次、理方向,通过思政助力、制度创新、活动渲染以及机遇把握等方式途径,构建时间维度上是科学且现代的、空间维度上是基于国情且放眼世界的、价值维度上是现实且长远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立德树人之基石,已成教育改革热点。该文根据文献、理论和实践研究,从阐明教育方针与高职体育思政内涵的角度出发,提出理念创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4种推进思政建设的途径。研究表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的革新为思政建设关键要素。通过教学实践,体育课程思政融入立德树人方针,实现深入落实。该文旨在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提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研究法、聚类分析法与统筹归纳法等方法,以课程群建设理念为指导,依托项群训练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路径。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遵循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思想理念与具体实践、宏观政策与微观课堂的逻辑统一,为新时期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时代应答,为创新体育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中观路向。应按照"一个任务、两个属类、三个层面"基本理路来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与梯度推进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运行。  相似文献   

9.
于东洋 《体育风尚》2023,(2):134-136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导向。而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因此,体育教师就必须进一步促进强身与修德之间的融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本文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切入点,从立德树人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联系、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定,国家及社会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逐渐增强。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从儿童青少年抓起。处于基础教育重要课程环节之一的小学体育教育,同样承担着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本文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分别从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评价3个层面,初步讨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中小学体操项目教学对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进而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再次经历了历史转型,即主要由原来模仿日本而转向全面学习美国,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最后整个中国近代体育的完成。本文在阅读大量北洋政府时期教育官员考察报告和演讲资料的基础上,就他们对美国学校体育考察的背景、内容、影响3个方面展开初步讨论。当时教育部门官派人员对美国学校体育的考察,加快和促进了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转型,其中包括学校体育思想的转变、课程内容的增加、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和加强以及注重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缺乏、场地有限,体育课程的教材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城市学生相比,有着诸多差异。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特点,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从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中两个影响因素(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办学条件)入手,深层次剖析两个因素在教学目标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人文精神的阐述,探究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贫乏,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改变过去相对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体育教育质量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东锋 《体育学刊》2006,13(1):97-99
在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文献基础上,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性和农村学校的现状,提出以选择一至二项适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有良好群众基础、易于开展、健身价值较高,又具终身体育性质的现代或民族优秀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推进农村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薛红  李玉荣 《冰雪运动》2011,33(4):83-86
以黑龙江省高中冬季冰雪体育课程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的方法对高中冬季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开展冰雪体育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冬季体育课冰场数量不足、课程内容单一、青年教师冰雪技能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新冬季体育课程模式、加强青年教师冰雪体育技能培训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学校冬季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特殊学校学生体育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以综合性特殊学校数量居多,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特殊体育师资匮乏,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影响学生健身需求实现,现有的体育课程基本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正确引导、设计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适应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学校体育中人文体育观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人文体育观基本内涵的阐释,讨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体育观”的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教育对单子式的主客体取向的主体片面教育起到求源返真的作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选择。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主体性融合、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人格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缺失折射出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课改的虚假认同,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课程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主体间性的要做到:体育课程改革向"教师立场"转变,走向交往式教学,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新《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要求,而新课程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关键要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师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育理念不清、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等不良现象。以新课程为出发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研究,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