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始终包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品德修养"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教师职业规范建设呈现出从工具本位转向教师本位、从提倡到提倡与禁止并重、日益注重规范的针对性、科学化、国际化等特征,形成了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七方面的实施机制。注重地方性、校本性教师行为规范细则的制订,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强化师德教育中的以能养德,是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建设应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1984年第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与修订有效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分析,得出规范的六个走向: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理想走向现实,由一统走向分层,由宽泛走向专一,由随意走向科学,由难行走向操作。随着师德建设的发展,这些走向必将推动规范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使规范从规范对象、名称、内容到时限发生整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问责制是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重要制度工具.新制度主义提供了从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分析制度与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解释工具.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维度可以解释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美、加、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可以从规制性维度—法律法规、规范性维度—问责主体、认知性维度—问责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解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共性与差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加速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全方位的多元问责主体、形成"准入—认证—评价—奖惩—救济"的问责制度体系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成立党百年来,高校师德政策发展经历了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繁荣阶段五个时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师德政策体系,其演进逻辑表现出价值取向上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政策内容上从"笼统模糊"到"系统精细"、政策活动上从"经验理性"到"规范民主"转变的特点.未来,我国高校师德政策建设应加强政策研究,深化对师德内涵的把握,遵循高校教师的工作规律,不断完善高校师德政策体系以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了多次完善,2008年教育部又在官网上征求各方意见后,于9月颁布了新的《师德规范》条例。从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一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师德建设上的一贯价值立场;合乎我国现行法律,符合学生与家长的需求;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35项涉及高校师德建设的政策与文件,对高校师德师风进行规范引导。高校师德政策历经了思政化、综合化、专项化以及机制化四个时期,呈现出四大走向:把政治素质列为高校师德的首位构成,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高校教师的第一标准,逐步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走向德法并举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第76中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要求,在师德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实施了中小学师德工作有关规定,注重加强师德基础建设,并认真进行了师德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在师德教育工作中,注重"四个坚持",即坚持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位置突出、突破工作经常创新、特色工作效果显著.搞好"一树立、二加强、三改进、四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57份地方层面中小学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对政策工具视角下师德师风建设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增加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工具使用频次、均衡考虑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内容要素、合理适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培育一大批“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急需研制和落实《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基于师德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政策梳理、国际教师职业规范比较和我国社会群体对师德期望与现实调查的研究结果,研制成以“四有”好老师为培养目标的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研究主题的师德修养课程指导标准,构建了包含A、B、C三个层级的师德培训课程。在指导标准发布实施之后,通过对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的调查显示,指导标准的指标体系与课程体系是合理有效的,目前急需解决管理、时间和师资队伍等问题,以全面提升指导标准落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其演进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政治主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师德规范的伦理价值逐步分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特性逐渐显现。展望我国师德伦理的未来走向,一是要以“专业伦理”指导师德规范,二是要增加师德的“底线伦理”要求;三是不能放弃对“德性伦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校师德规范经历了"刻板化发展阶段""模糊化发展阶段""完备化发展阶段""精细化发展阶段"四个时期,并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从倡导崇高到兼备底线、从注重自律到联合他律、从宽泛要求到走向精细规范的转变。展望未来,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师德时代内涵的认识,不断落实落小落细新时代师德规范的要求,不断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调节教师自我身心,规范其与学生、学校、家长、国家乃至社会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对近年来社会公众关于师德问题的纷争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当前,要以落实《规范》为契机掀起师德建设的新高潮,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素来重视师德,针对师德观念的反思与探索一直未曾停歇。尤其是自2008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各种观点纷至沓来,对以往集中强调教师品德崇高、突出教师全面示范、关注抽象化规范等师德建设观念提出了挑战。当前,师德观念呈现出由崇高师德趋向底线师德、由拓展性师德趋向专业化师德、由抽象化师德趋向实践性师德的发展态势。认识这些发展趋势,辨析和澄清新观念的内涵实质,对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状况及水平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师德政策文本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师德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文章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2份高校师德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分析我国师德政策文本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师德理论研究、完善师德政策涵盖教师群体、细化师德规范、制定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存在的问题1.师德规范要求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师德规范,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一直比较简约。例如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决定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小学要组织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仪式,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应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为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浙江省教育厅将把师德建设情况纳入全省教育科学和谐业绩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考核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考察和评定,也是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转换机制。师德的考核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师德作风建设工作的进展。本文在分析中小学教师德建设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考核针对性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整个师德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中小学准则"),明确了我国发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教师职业规范,这为基层学校加强新时代师德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但如何依据"中小学准则",结合学校实际,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出成效,则是作为校长实现学校长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小学准则"的本质与内涵,其中"潜心教书育人"应该是十项准则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我国师德规范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我国师德规范的重建华东师大教育系黄向阳1997年9月,我国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其内容与形式较以往有改进,但仍需再进一步修订,以建立一套名副其实的,体现时代精神、用语规范、结构合理、功能齐备、行之有效的师德规范。从教育专业化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