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鬼魂形象作为《聊斋》人物画廊的一大景观,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作者通过鬼魂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丰厚的民俗风貌。而众多的悲剧性鬼魂形象,体现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作者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那些美好善良、品德高尚的鬼魂又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及对人性弱点的观照,看似虚妄的幻想世界实是现实社会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虎妞和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作者把两位女性放在不同审美形态的强烈对比中:一个丑陋;一个俊俏;一个粗野、俗气;一个温柔;一个不惜手段成全自己;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这样,从出身到性格,从外表到心灵,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在不同的审美形态的差异和比较中,每一个独特的性格都表现得鲜明、突出。作者采用对比方法刻画出这两个人物,既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中两位女性形象又突出了祥子的性格,同时也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通过两个家族的传奇历史塑造了四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耐莉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家庭天使"的典型。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小凯蒂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反抗压制,既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又透射出身处男权社会的思想矛盾。其间渗透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回响》这部小说以两个案件缠绕方式展开叙事,在大坑案的侦破和冉咚咚家庭夫妻感情危机事件的解决中,作家描写荒诞的社会生活,揭示病态的人性内容,呈现情感失序,欲望膨胀,金钱霸道.在对冉咚咚成功破案和其查探丈夫出轨的叙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干警形象.在社会人性病态的揭示中,在冉咚咚思维专制感情迷失的境况中,作者表达了其一贯的人生悲剧意识和对荒诞社会、人生的绝望感.小说由此显露了东西小说诗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受戒>中的英子,宛如<聊斋志异·婴宁>中的婴宁.英子与婴宁都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天真烂漫,面对意中人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汪曾祺和蒲松龄,在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悲剧人物,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美好人性的扼杀,而英子是喜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均塑造了一批真实感人、光彩熠熠的女性形象.形成两个各具特色的女性世界.成为研究中国女性文学必须涉及的领域.两个别样的女性世界,有着共同时代的世态人情、社会价值、文学观念在她们身上的投影.也有诸多细微的差异.她们生活的世界是建筑在民间尘世中的有着人生种种苦乐酸甜的现实社会.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比较两个女性形象的相同和差异,揭示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7.
《放浪人生》是美国名星女作家吉琳·克琳茨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当代美国黑手党桑坦克洛家族和希腊船王史坦尼洛普劳斯家族两位娇女乐绮和奥琳佩亚放浪的性爱生活为主线,展示了两大家族的兴衰和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乐绮和奥琳佩亚,是凝聚着作者的爱与恨、欣赏与鄙斥的两个文学形象.放浪人生,是乐绮和奥琳佩亚的共同特点.她们曾共同逃学、逃离家庭;她们都有失败的婚姻,并有很多情人;她们都会用毒品麻痹神经,她们都拥有巨额钞票,可以挥金如土.但他们的“放浪”却有不同的本质内涵.明白了这一点,是理解作者对自己的主人公的情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10.
《漁父》的作者是谁?作于何时何地?怎样看文中的“问答体”和其中的人称问题?笔者针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了考辨和论证。同时对作品中两个人物的不同处世哲学及其思想文化背景作了比较和阐释,说明二者不同的人生处世态度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从中更能看出屈原形象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两个最为优秀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儒家文化的审美典范,一个是道家精神的完美化身。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行为处事、人生追求来看,两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钗黛合一"作为作者以及贾宝玉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而在现实情境中,贾宝玉在钗黛两人间的徘徊取舍,对待钗黛两人的不同态度,恰恰体现了儒道两种不同文化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乡土散文系列是他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本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层认知和思考.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共同构成了其乡土散文创作的心理诱因.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女士和老舍先生分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身处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独特心境,写出了不朽的短篇佳作---《金锁记》和《月牙儿》。虽然男女有别,但两位作家都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用男性缺席的结构方式叙述故事,写出了两代女性的悲剧人生。对比《金锁记》中的长安形象和《月牙儿》中“我”的形象,发现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何理解其相似,怎样看待这两个形象背后潜藏的时代投影,需要从“她们共同的命运注脚---缺月意象”、“母亲主导下的宿命式悲剧”、“作者身世在小说中的投影”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忧郁"的不同表现、性质的比较,分析了这两个人物所体现的不同社会、文化内涵,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达吉亚娜这个男权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性别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蔡萍 《语文天地》2013,(3):25-26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属于游览山水、记录山水之美的游记文章,都是与知交好友一起饮酒兴怀的宴饮文字,都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之美。然而,由于二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遭际,写作背景不同,游宴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不同,其情感的抒发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再论吴月娘     
人们对于吴月娘这一形象历来众说纷纭,究其原因还在于作者的主观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吴月娘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而且是西门庆一家从发迹到衰落的见证者,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文武兼长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才大、学博、有着深沉感情和丰富阅历的文学家.他把词从“剪红刻翠”的潘湾中解放出来,并引向更加广阔,激荡的社会现实之中,使词在体现时代哀怨和欢乐、民族悲愤和希望、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等方面,发挥出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一百多首反映不同鸟形象的词篇在整个辛词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词篇无论是借助鸟形象表达豪情壮志,还是抒发志向难酬之怀;无论是讥刺诌佞之徒,还是借景烘托闲适之情,都能灵活地运用形象语言来体物写景、寄兴言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丰富奇妙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刻画不同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追求.本文拟从辛词中大量的鸟形象角度着手尝试,探讨辛弃疾的人生旨趣、思想追求过程以及鸟形象之艺术特色,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复杂离奇,曾经历了三次重要的爱情,这三位女性给他的人生烙下深刻的痕迹,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性格复杂、形态各异:有的为了家庭可以无条件地牺牲,有的爱着却又要无休止地折磨,更有复仇的施虐性,这些形象折射着作者自己对社会、人生和爱情的理解.尤其是作者的三次重要的爱情,给予了这些作品很多的影响.在这些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又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些相似的地方归纳起来,用三个词语概括就是"崇高"、"神经质"和"施虐性".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女性一直是历代文人常写不衰的对象.文章以古代和现当代的两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的作品为例,一个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柳永的词作,一个是现代文坛沈从文的作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类特殊的女性形象——妓女.他们对妓女形象的描写体现出了文人对以妓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人生的关注,更蕴含着从古至今传承不变的文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是白居易极负盛名的诗歌。历来被人传诵不已。在戏曲界中,被多次改编。其中马致远的《青衫泪》摒弃了白居易的主题,塑造了一个敢于争取幸福的琵琶女形象。蒋士铨的《四弦秋》则忠于原著,真正演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塑造。对琵琶女形象的不同改编,体现了作者不同的人生设计,抒发不同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