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2.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学观加以比较,在神瑛侍者、顽石与转世贾宝玉的仙凡关系上,在对"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理解上,周汝昌远离曹雪芹,而高鹗接近曹雪芹。在对曹雪芹《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理解上,高鹗续书比较成功地描写了这个悲剧,周汝昌却改悲剧为喜剧。对宝玉"情极之毒"这个性格特点,高鹗续书基本写出来了,周汝昌则完全背离了这个特点。对社会上流传的"湘云嫁宝玉"的本子,高鹗、周汝昌两人鉴别真假的水平也有霄壤之别。  相似文献   

4.
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既在思想观念上影响着曹雪芹、高鹗的创作,同时也对《红楼梦》的想象世界及叙事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红楼梦》的梦幻叙事方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周汝昌先生《骗人的高鹗》(见《北京晚报》1月13日22版《五色土·名家》)认为高鹗善于骗人。铁证之一是“高鹗在他给假‘全璧’《红楼梦》作序时公然伪称是他在‘鼓摊’上收得雪芹原著的残稿”,还特别解释了“鼓摊”的原意。事实上,给“全璧”《红楼梦》作序的有两人,一个即高鹗,另一人是程伟元。“鼓摊”原作“鼓担”,序言说从“鼓担”上收得雪芹原著残稿的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如果说这就是骗人的话,那在此骗人说谎话的也只能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恰恰相反,高鹗在序言中说他接受程伟元的邀请共同整理雪芹原稿付摆字印刷之前,他对雪芹原稿…  相似文献   

6.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折《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章认为:一、120回《红楼梦》前后是一致的;二、高鹗的补作不容否定;三、后人要再补作取代高鹗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0.
新红学以来最大的公案,当数胡适提出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论。然而胡适所示证据漏洞百出。仔细辨析文本,则足可证明作为科场高手的高鹗,根本不可能完成后四十回那样伟大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全部写作。高鹗对于《红楼梦》的贡献,应该主要是做了必要的编辑工作,至于其“所补”入的少量文字,实在是《红楼梦》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恶瘤”。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个所作。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特点是尊重曹雪芹的原作,对于曹雪芹在八十回之后没有写的情节,尊重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暗示与埋伏的意向,而与高鹗所补后四十回有极大不同,与主要根据高鹗本改编的越剧《红楼梦》及其电影也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使人们集中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样做有何得失,有何重要意义。电视剧《红楼梦》着重写了贾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抄家之后的描写真实表现了原小说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流露的悲凉之感、虚无情绪。这对我们认识一个贵族家庭的悲剧,体验曹雪芹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13.
程伟元、高鹗是《红楼梦》的整理修订者和第一个印行者。对如何收集整理《红楼梦》一事,他们曾有过具体述说(然而从未说过“续作”之类的话);但是,与高鹗续作后四十回说出现之同时,程、高二人所作的、其中有与“高续”说相枘凿的“序说”,以及主要修订人程伟元本人,均遭到了不洁的非议和否定,而且变成了高续说的“佐证”。今天,高续说的一些主要根据,已为多数《红楼梦》研究者所否定;但高续说尚推而未倒!究其所以,这同对高续说的产生,特别是程、高当时修订《红楼梦》的条件与可能,没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一个八十回之后的曹雪芹佚稿问题,探佚研究是红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所谓“复佚”,乃是近几年出现的、有人在探佚基础上重新续补《红楼梦》的文学创作现象.1984年有张之的《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出版,1987年又有一改高鹗后四十回内容的电视连续剧问世.这种旨在“恢复红楼原貌”之举,若不是同时也为了彻底打倒高鹗.取而代之,则无实在的必要性,因此它不是一般孤立的创作现象,乃是“红楼梦探佚”的变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政治领袖,一生钟爱《红楼梦》,并留下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评语。本文通过梳理其相关评论,认为毛泽东一直将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当作艺术整体来对待,并高度评价了高鹗及其续书。周汝昌先生所谓对他的“毛泽东好评说”只是欺人之谈。  相似文献   

16.
袭人出嫁蒋玉菡,这是《红楼梦》中一大情节,在前八十回中就有暗示。高鹗续书中,这一情节与曹雪芹原著有不符之处。一是时间不同,二是袭人出嫁的原因不同。而这两点都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即曹雪芹与高鹗对待这个人物的不同的思想有关。是褒、是贬?是喜爱、是憎恶?同时,还牵扯到贾宝玉这个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的刻划。因此,搞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理解高鹗     
周盼 《高中生》2011,(3):56
鄙人愚见,高鹗笔下的《红楼梦》后40回是值得肯定并大加赞赏的。记得刚读完《红楼梦》时,我也曾痛恨如此悲惨的结局,甚至常常幻想着宝黛共结连理的美好结局。想必世人皆有同样的心理。后来,我看过这样一本《后红楼梦》的书,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8.
理解高鹗     
周盼 《高中生》2011,(1):56-56
鄙人愚见,高鹗笔下的《红楼梦》后40回是值得肯定并大加赞赏的。 记得刚读完《红楼梦》时,我也曾痛恨如此悲惨的结局,甚至常常幻想着宝黛共结连理的美好结局。想必世人皆有同样的心理。后来,我看过这样一本《后红楼梦》的书,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对《红楼梦》作了较大篇幅的评论,此外,还在一系列文章中谈到有关《红楼梦》问题,这些零碎的评论涉及《红楼梦》的地位及作用,思想内容及其艺术价值,人物及其语言,高鹗的续书及其他续书,研究及阅读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睿智而又犀利的评论至今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高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推动了曹雪芹原著的流传,如果不是高鹗给全书故事安排一个完整的结局,半部《红楼梦》未必会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但我们读书时,还是感到高鹗续书的黯然失色,续书实在是配不上原著的。首先,个别情节衔接不上。原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逐出晴雯、呵斥芳官时明明说道:“前年我们往皇陵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了?幸亏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