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教师博览》2005,(5):33-35
“爱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应该爱什么、怎么爱?梁衡先生的这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导语:从"爱国"谈起师:(板书两个大字:爱国)同学们,"爱国"这个词,你们早就熟悉了,老师要给你们提个问题: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才算爱国?生:死!师:所有人的死都是爱国行为吗?生:不!应该是为祖国而死!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第七册第二课《爱国英雄吉鸿昌》中,关于“爱国英雄”与“民族英雄”的说法似乎有误,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4.
张岱年先生毕其一生热爱祖国,爱国主义体现在张先生一生行事和治学之中,成为先生的一贯之道。主要从张先生的立身之道、哲学探索和文化研讨三个方面说明先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这一心志当是先生所以能够历经风雨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动力,同时又是基于其一贯“诚直”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
顾军 《班主任》2005,(6):20-20
4月3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主办,十一学校团委承办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海淀区中学生“理智爱国”论坛暨“爱国短信”大赛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理智爱国”论坛共有来自12所学校的16名学生发表了即兴演讲,他们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有力的辩驳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令人震撼的不是他们的演讲的才华,而是他们对时事的敏锐、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吴慧敏 《教学随笔》2013,(12):129-130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尤其是在其晚年时期,深陷困境,但是他不会为自己的际遇而伤感,他时刻关注的是国势的安危,是百姓的疾苦。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其不朽诗作中充斥着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歌海洋中,始终荡漾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条大船载着诗人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尤其是在其晚期代表诗作"三吏"、"三别"中,最能体现出诗人的爱国忧民情怀。本文将在简要叙述杜甫爱国忧民情怀形成的基础上,分析其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内涵。之后,将主要分析其代表作品中的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8.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辛派爱国词的产生;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小琴 《班主任》2008,(3):34-35
前不久,我校的陈老师上了一节教研课“升国旗”。课上,她满怀激情地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说:“爱国旗就是爱国的表现,你们见过奥运会上,当国歌响起,许多运动员热泪盈眶、甚至跪在地上亲吻国旗的情景吧,他们的爱国之情就表现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小朋友们现在还不能为国旗增光添彩.但我们在升旗的时候立正、敬礼,不随意说话,  相似文献   

10.
“爱国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重要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创新。通过规范政治仪式,关注“大事件”,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路径,激发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引领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贾静 《四川教育》2010,(2):92-93
数学课堂上的“温暖”一位叫李立的数学老师,这样讲解提取公因式:“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工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爱国”。一年后,老二出生了,这位工人毫不犹豫地为他取名为“爱民”。又过了一年,老三出生了,憨厚的工人想了想,给老三取名为“爱党”。老三满月那天.造反派来了,把这个工人抓走了。工人问:“我犯了什么错?你们抓我?”造反派头头说: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与近代爱国主义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范畴讲得不够清楚,授课效果不佳。其实,由传统爱国思想到近代爱国主义的转变,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很值得向学生作深刻的阐发。一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那些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年代,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光辉闪耀,千百年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流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苏武牧羊的故事;北宋岳母替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传说;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对师范生培养有独到深刻的见解。他明确提出师范生应具备"忠於为人、勇于克己"爱国品质、"化民成俗、起衰振弊"爱国教育践行原则;身体力行创办民众职教馆,推广民众教育,凸显出师院推广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重心地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国教育思想,开拓了培养师范生爱国教育精神的实践途径。这为当代新形势下培养师范生"本土"爱国理念,塑造当代师范生"忠人、克已"的民族品质,强化服务社会的职业之路等提供了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不仅是民众道德心理的主要尺度,也是党、政府和教育部门一再推崇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标杆。但“爱国“不能成为道德评价的直接指标。因为“国”的丰富内涵、“爱国“作为行为道德规范的复杂性,都说明了学生“爱国”与否并不一定值得进行道德问责。即便问责,学生可能已经用具体的情境性的行为表达了抽象的“爱国“需要。人的心理有一种机制,会使人隐藏自身所拥有的但却反映自身所需要的,“爱国”的实事就在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被隐藏了。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爱国”等道德教育和评价才是更富有信心与魅力的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9,(10):58-62
“国家”可能很抽象,爱国却可以很具体,让两者有机相联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从“八荣八耻”进校园到本学期9月1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方琰 《家庭教育》2007,(7S):28-29
“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出生在一个爱国爱民的官员家庭。身为吉林省长春县县长的父亲彭树棠忧国爱民的情怀、刚直不阿的铮铮铁骨。成了儿子终其一生的精神脊梁。而彭树棠对疾病缠身的儿子切合实际地量身施教,与儿子朋友式的信任、相处与尊重,还有宁守孤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拳拳之心,则托起了一代科学巨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辛派爱国词的产生 ;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 ;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爱国品质的解说李彩英在汇翠人类一切光荣与美好品质的王冠上,爱国是王冠上那颗最为夺目耀眼的钻石。爱国是一个人堂堂正正修身立世的基石。别林斯基说:“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爱国是飞向理想目标的羽翼。培根在《论荣誉》中赞美爱国品质:“有一...  相似文献   

19.
“晶”对“品”说:“你们家难道没有装修?”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丙”对“两”说:“你家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相似文献   

20.
爱国辨     
爱国辨萧焜焘爱国主义好像是不言自明的,何须加以辨解?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不等于真知。愈是家喻户晓、人人视为当然的概急,其真实含义往往模糊不清。因此,同声高呼“爱国”,各人意指却不尽相同。是以何清爱国?不可不“辨”。一爱国主义是一个政治性术语,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