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应用给大学生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并给出了新媒体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是举世瞩目的。当代的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十分喜爱,各种新媒体技术让他们深深迷恋,新媒体不但是大学生的生活交流工具,更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高校运用新媒体,既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新知识,也能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不过,新媒体的运用并非全是有益的,也存在不良信息加速传播、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运行的格局,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出发,把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新媒体对医学院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影响,分析医学院校学生使用新媒体以及受新媒体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所以不容小觑。通过本文,笔者站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这一视角,浅议新媒体对其影响,寻找对策,让新媒体这一把双刃剑被充分利用,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等优势,使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积极稳妥地探索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模式,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影响和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应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方式。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法、调查法、分析法等对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篇论文的探究目的在于指出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面临的误区,解决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通过对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新媒体使用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产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入。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生和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分析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利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已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而是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新媒体可以实现思政课程育人教学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社会信息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应提高思政教师与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与技能,优化网络环境,建立一个全新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还要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坚持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围素相结合的原则,使得新媒体的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期间,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成熟阶段,新媒体的运营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该阶段的时间来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完善与成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新媒体与大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挖掘高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应试思政教育方法的弊端,借助新媒体的载体向大学生传播当代时政热点信息,促进大学生与时代的交流。思政教育的创新应与新媒体融合,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给予高校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与环境。同时,新媒体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性,除了校内与教师一同辨别优质的新媒体信息,校外也要积极感受身边的大小事,从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产生极大影响,使其恋爱呈现"快餐"、"过家家"、"拜金"、"投机"等特点。新媒体带来的异质文化使大学生的爱情观、性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网恋、同性恋现象增多。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开设爱情教育课堂,强化自我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引导干预。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赋予当代大学生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正逐步影响甚至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自制力现状如何"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有效地评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制力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很有现实意义。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制力影响因素"的评价,探索构建其评价模型,并假设问卷调查结果论述该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对新媒体普遍认可广泛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合理、适度使用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点。本研究通过制定调查问卷,从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网络素养进行调查和分析、力求在网络素养发展趋势和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钱文馨 《文教资料》2011,(15):206-20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特点。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邵霞琳  陈斯  乔丽萍 《考试周刊》2013,(79):163-164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习惯、在新媒体上普遍的关注点及对当前新媒体使用的期待三个方面对宁波高校某些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正悄然影响大学生习惯、思维和发展的结论。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成长与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体,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新媒体的重要影响。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必须客观分析新媒体的特点,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提出的挑战,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式,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来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随着4G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新媒体的认识与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高校新媒体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从新媒体对校园平台建设、内容正确性、信息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找寻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新媒体如今已成为当代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新媒体使用方便,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将讨论涉及新媒体的思政教学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合理高效地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廉洁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媒体在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高校廉洁教育现状,抓住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发挥新旧媒体优势互补提升载体合力,可以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20.
网络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新媒体的情况为样本开展调查,结果显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新媒体使大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趋于开放和互动、冲刷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德育主体和教育效果下降.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更新观念、利用各种新媒体畅通教育渠道、打造品牌微博和QQ空间、建设新媒体的优势平台,积极培养青年“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