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敬 《考试周刊》2013,(79):175-17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基于财经类院校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基础,就在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安排,由于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困难与实训课程安排紊乱,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直处理弱势状态.所以,从符合实际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角度出发,强调校内实践教学以实训和实验为主的平台建设,以加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支点,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综合实践体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的总体思路、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角度,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工科类院校依靠自身力量创建体现工科特色的社保专业办学思路和专业建设经验,以供交流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建鸿 《高教论坛》2014,(10):57-60
农林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以农林院校服务"三农"为依托,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基层(社区)培养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复合型高级人才,建议从"一条主线""两个提高""三大建设"来支撑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教育部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至今,20年来通过社会保障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通过对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博士点在地区分布上东中西差距仍然较大,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缺乏是制约不少高校该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呈现出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性不强、核心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研究生》2008,(5):60-6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增设的。到目前,全国已有9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的基础上,相继申请了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少数几所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7.
城建类院校的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等要求很高。构建城建类院校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形成一种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城建类院校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特点、组成与实践,同类院校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院近30年来,专业建设接近市场,紧跟社会需求,不仅毕业生就业率自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99%以上,而且专业建设在北京市同类院校中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第一个开设城市管理与监察专业,第一个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年,学院又第一个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与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时,依据实践需要新设的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其中与所在学校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本文在对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优势学科交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联动办学,扎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合作,面向全国共同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并开设高教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 。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共设培训与就业、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与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6门课程,全部考试合格者,可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承认其相应课程学分,考生可以继续参加此专业( 包括专科、独立本科段)其他课程的考试,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思想品…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4,(5)
教育部消息,今年全国自考首开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其中专科6门课程将以资格证书形式出现。这是继电子商务、餐饮管理等自考专业引入资格证书后,又一把资格证书列入考试大纲的专业。据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分专科和独立本科,在14门专科课程中,培训与就业、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与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6门课程以资格证书形式出现。考生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与自考劳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它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围绕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和发展重点等,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背景,讨论了确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中将经典著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使之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把经典著作融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教学当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系统地学习经典著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可以丰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而且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则可以退步推广,为其他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教学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合作,推出面向全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并开设高教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专科、独立本科)。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共设培训与就业、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与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6门课程,全部考试合格者,可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承认其相应课程学分,考生可以继续参加此专业(包括专科、独立本科)其他课程的考试,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思想品德符合要求的,可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据悉,劳动和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培训》2007,(6):15-15
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办,设汽车修理工、焊工、工具钳工、维修电工、计算机(微机)维修工五个大赛职业,参加本次大赛的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技工院校从事所设大赛专业学习的全日制在校生及应届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徽大学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跨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跨学科课程设置目前存在覆盖面不够、学校重视不够、跨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跨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将会愈显重要,对专业人才也更加渴求.作为负担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的高等院校,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训技能课、分层分类管理、项目驱动等方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