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升的《长生殿》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杰构,“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使“学者,才人一齐俯首”,“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它在我国戏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诸方面作了精辟独到的阐述。本文就洪升创作是剧的动机及作品形成的客观效果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方家。一、《长生殿》的创作动机洪升在充分研究有关唐明皇、杨贵妃的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及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历经十余年,精心构思,三易其稿,创作了《长生殿》这部宏著。那么,其动机究竟是  相似文献   

2.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中引用了大量唐诗。这些唐诗的运用,使得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还是形式的整饬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基于此,从时代成因以及作品内容两方面来分析《长生殿》中引用唐诗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4.
《梧桐雨》和《长生殿》均取材于李杨戏,由于白朴和洪升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二人的创作心理趋同;但由于白朴和洪升异趣的创作意图,二人对前代素材的处理和情感指向上存在差异。二人同构的创作心理和异趣的创作意图,使两剧中人物身份和情感指向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代戏曲名家洪升的《长生殿》和英国文艺复兴大家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是比较文学中热门话题,二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都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思想内容,在中文戏剧史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出发,以洪升的《长生殿》为例,详细地理解全剧内容。李渔提出了"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而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就是相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文章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中的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来看《长生殿》。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对《长生殿》主题的讨论已经旷日持久,自1954年纪念洪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揭开惟幕,直到最近数年,讨论仍在时断时续地进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讨论的范围和基本思路并没有改变,依然在重复着五十年代所提出的两个问题——《长生殿》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还是批判政治?对爱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长生殿》的爱情分析入手,揭示出杨李之间缺陷的爱情,杨李不同的悔恨和杨玉环被消解掉的命运.最后从洪升创作的出发点对杨玉环这一命运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情"与"义"是理解《长生殿》结构和主题的门径与核心。在《长生殿》中,"情"是无乖典则,体现"忠厚之旨"的"情";"义"是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儒家伦理。《长生殿》存在着一明一暗两套结构,其核心一个是男女至情,一个是儒家之义,形成统一的交互结构。发乎"情",进而"义",是作者的衷心追求。"情"与"义"的和谐统一体现着洪升理想的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贵妃杨玉环在马嵬坡前香销玉殒,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遗事传说便盛传开来。而描写这一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真可谓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著名的,诗歌如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马嵬》;小说如唐朝陈鸿的《长恨歌传》、宋朝乐史的《杨太真外传》;戏曲如元朝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朝洪升的《长生殿》等等。夸张一点说.这是一个已经被人写烂了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重新解读《长生殿&;#183;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 ,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洪升的《长生殿》取材于李杨的爱情传说,通过描写李杨爱情从帝王后妃之爱到普通人间儿女之真情的发展过程,表达着作者对于情爱的感悟,突出了“情”的主旨;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政治对于爱情描写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本质缺陷的最终克服。从而完成了对同类题材杂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从《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创作的心理历程孙京荣学术界对清代著名传奇《长生殿》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文试图以洪的创作历程作为视角,以剖析他各个生活阶段的心态为支点,通过对从创作《沉香亭》《舞霓裳》到《长生殿...  相似文献   

14.
补恨与悟道:谈《长生殿》的宗教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保 《天中学刊》1998,13(6):60-63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生殿》主题的认识总是局限在“爱情说”与“讽谕说”上,但是透过表层的爱情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长生殿》具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它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洪升本人深研佛道之学,并以这种思想观,发来处理李、杨情缘,认为“千年长恨声色原空”,用神仙道化剧的度脱方式使其悔悟,通通“历情──补恨──忏悔──悟道”这一思想历程来自我谴责、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并以此追求生命意义的永恒,最后达到超越自我、再造新我的宗教境界。  相似文献   

15.
《长生殿》自建国以来就是学术界争论最大的作品之一。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四十多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颇多分歧。章培恒写的《洪升年谱》评价就不高;王起、黄天骥则肯定的较多。这部作品本身,充满了矛盾,内容比较复杂,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倾向不明显,可以说,在《长生殿》中,作者所批判的对象,又是他所歌颂的对象,他所爱的,也正是他所恨的。这种矛盾现象,常使论者各执一端,既对主题的理解产生了很大歧异,又给读者认识、把握这部名著带来了一定困难,以致有人说,这是古典戏曲作品中最难读的一  相似文献   

16.
清代洪升<长生殿>下场集唐诗无论是内容上的贴合还是形式上的齐整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值得关注.本文从下场诗的演变概况,下场集唐诗四句组合是否完美、与作品的该出内容是否贴合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浅谈<长生殿>的下场集唐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长生殿>的爱情分析入手,揭示出杨李之间缺陷的爱情,杨李不同的悔恨和杨玉环被消解掉的命运,最后从洪升创作的出发点对杨玉环这一命运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长生殿·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9,(2):78-81
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长生殿》题材最早起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所以世人每每提起《长生殿》想到的就是李、杨的爱情,在此,从李、杨故事的传播和民众的接受角度来探究《长生殿》的形成。自洪昇《长生殿》问世以后,出现一时间朱门绮席、酒楼歌社非词曲不奏演的盛况。《长生殿》的诞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心理经过历代的演化而来,是世人口中津津乐道之作。  相似文献   

20.
考察董小宛入清宫与顺治出家史事,本来不用传奇剧本为证,但是根据毛奇龄所述洪昇是应庄亲王世子之请而作《长生殿》院本这一特殊情况,理应考察《长生殿》剧本及洪昇好友述及《长生殿》之诗文.《长生殿》不仅隐藏地反映了顺治出家,而且隐藏地反映了董小宛入清宫.学界考察《长生殿》借古喻今言董小宛入清宫史事者极少,《长生殿》隐藏地反映顺治出家,学界无人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