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不少语文教师总在抱怨学生的作文视野狭窄、立意肤浅、内容雷同,选材单调,甚至连思维都如出一辙……这,的确是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渴望改变这现状,渴望学生能作文出新,在作文中看到闪光的思想,鲜活的情感。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如郑板桥所喻“领异标新二月花”那样独秀一枝?依笔者之见,文章之新,关键在于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2.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最具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最忌讳雷同的。但是当前学生作文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偏偏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同样一个题目,闽南小镇的学生与大漠孤城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甚至九十年代的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写的文章也会有许多雷同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各种心理活动只有注意的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效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象是作文,特别是作文“贫血现象”一直困扰着师生。所谓作文“贫血现象”,即作文内容没有真情实感,缺少生活气息;结构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语言陈词滥调,空洞无物;人物千人一面,事件大多雷同,诸如拾金不昧、公共汽车让座、老师批改作业至深夜之类。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写之处不胜写。教师必须长期用“注意”克服中学生作文“贫血现象”,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对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作文问卷调查。其中一题是这样的 :在写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有63 9%的学生选择“没有内容可写”。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 ,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都是学生写作的对象和内容。为什么学生会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熟视无睹 ,对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毫不动心呢 ?究其原因是 ,在为“应试”而作的目标驱动中 ,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伪圣化”、“超现实”的东西 ,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 ,无需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现象、分析现象。久而久…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平时就作文而言 ,教材中有范文 ,有写作知识 ,教师甚至也要就如何写作喋喋不休地进行“指点”和“辅导”,但许多同学在布置作文后 ,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有的干脆称作文为“榨文”,而纵观各类大考小考作文和平时作文 ,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和跑题现象。为什么呢 ?是学生都没有生活基础吗 ?是学生的思路、生活、观察、身心发展都相同吗 ?显然不是。那么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解决上述困惑呢 ?…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一例 ,学生就写一文”的现象 ,写出的文章也是“题材雷同和表达雷同”。多向思维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向独创思维发展的中介 ,它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积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使作文思路开阔 ,题材选择和立意丰富 ,并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使得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了 ,他们写出的文章也就各放异彩 ,有其独特的个性 ,从而避免“题材雷同和表达雷同”的现象。笔者在作文教学中 ,以培养“多向思维”为突破口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而提高学…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     
前年,参加中考作文的评卷工作。作文以“礼物”为题,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套用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小木船》一文的情节,内容更是换汤不换药,笔者不禁为学生作文中惊人的雷同现象而深感忧虑。而此种现象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又何尝少见呢?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作文资料储备少;选材缺乏典型的人和事;内容不真实,讲空话、大话;拟题能力差;语言表达华而不实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急于解决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新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  相似文献   

9.
练习作文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的这种功能 ,单纯从考试的需要出发开展作文教学 ,使学生作文陷入“概念化”的泥淖 ,挫伤了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其实 ,学生的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是内在需要的集中体现 ,写作亦是如此。因此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从体会写作需要入手 ,使作文练习成为实现学生自身需要的有机载体。一、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言为心声” ,作文应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 ,它与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走入学生…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苦衷,那就是:指导细一点,学生作文出现雷同,指导粗一些则又写不出;“范文”引路,学生写的东西就模仿范文。应该怎样看待学生作文的雷同现象呢?我以为,对于那些刚学习作文的学生来说,因为老师指导得具体、详细而出现雷同,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训练学生作文并无大害。记得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最害怕作文,拿起笔来无从写起,即使勉强凑几句,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后来换了一位老师,他指导作文很细,不仅帮大家开辟出一条路,还把至关重要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就象茫茫  相似文献   

11.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以自认为正确的话语规则,指令学生只能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这在客观上左右了学生的话语表达,使学生不惯用自己的话语去表达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而只会用人云亦云、四平八稳的“公共话语”习作,造成因个体“失语”现象而写出了大批的雷同文。这种习作话语的侵权行为,不仅带来了作文教学的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造就个性健康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怎样才能唤醒学生对习作话语的维权意识呢?一、扶持个性的话语倾向小学生习作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学习行为。每个孩子都是…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     
前年,参加中考作文的评卷工作。作文以“礼物”为题,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套用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小木船》一文的情节,内容更是换汤不换药,笔者不禁为学生作文中惊人的雷同现象而深感忧虑。而此种现象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又何尝少见呢?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作文资料储备少;选材缺乏典型的人和事;内容不真实,讲空话、大话;拟题能力差;语言表达华而不实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急于解决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快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的写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中的“流水账”现象很普遍,这也是很多教师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让学生不再记“流水账”,已经成为教师作文指导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记“流水账”是小学生作文的起点,不管是什么人都要经历这个写作的过程,包括那些天才作家。因此,没有必要对学生流水账式的作文耿耿于怀。采用一些积极的措施和方法,促使学生尽快升级这些“流水账”,才是语文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可塑性极大。教师教学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坚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呢?一、指导观察,认识生活当前,学生作文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同学的外貌就是“苹果似的红脸蛋”、“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写天空就是“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作文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作为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能力———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小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雷同…  相似文献   

16.
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叫苦连天……笔者觉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小学生面对作文时的表现并不过分。学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终于写出文章来了,当我们读后却惊奇地发现所写的内容相似,所用的手法雷同。学生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有教师称之为“五子登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缺乏个性化,具体表现为,内容不鲜活,语言无创新,构思多雷同。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生活单调,情感造作,语言匮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化、最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作文的生命力在于独特的个性,而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寓自在之趣。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作文“不跑翘”,在中考中作文能得到平均分,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具体到如何写人、如何叙事、如何写景都有要求;开头如何点题、中间如何叙述,结尾如何扣题都有模式。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必须依照某种格式。否则就算跑题。在这样的要求下,便出现了一篇篇立意雷同构思相似的套作。其实这样的作文格式虽符合要求.但难以让人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学生文将不文。  相似文献   

19.
王莉 《黑河教育》2012,(11):13-13
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生作文雷同。描写教师,不是带病工作就是深夜补课;描写同学,简直就是《小木船》的翻版;描写好人好事,不是汽车让座,就是拾到钱包交公之类……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消除作文雷同现象,让小学生能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生活,表达儿童的真情实感,写出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作文呢?笔者以为,引导学生坚持“小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雷同”成为困扰中学写作教学的突出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表现为今天的母亲和二十年前的母亲一个样:“我病了,妈妈背着我上医院,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衫。”无论怎么看,这种情景在今天都显得苍白而不真实,但整个班常有好些同学都是这样叙述自己的母亲,所塑造的“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基本上变成了同一个人。在每年的高考中,“雷同”更是体现得最为充分,好多文章虽然取材不一样,但行文方式、感情基调、思想意味却是非常的相似,这其中也包括了被阅卷老师打了高分的文章,如2005年高考中的一些满分作文所体现的“返古现象”——对一些古代名人的感悟与评说。并且,这种现象还被某些教师总结成指导高考作文的宝贵经验,美其名日“再读圣贤”,于是,作文中“言必谈李白、苏轼”的现象就流行起来了。这种“雷同”的写作氛围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